用一名法医工作者的视角看待和应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来源 :中国法医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用一名法医工作者的视角看待和应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指出尽管新标准对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一一予以了克服,但很多基层法医工作者经过一段时匡间的实际应用后,仍然觉得新标准存在诸多问题。新颁布的法律也好,行业标准也好存在一些问题也很正常,新标准只有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修订才能逐步完善,但作为一名基层法医鉴定人员,必需坚持现有标准进行检验鉴定。如果想用好现有的标准,必需要用一个法医工作者的视角来看待新标准,深刻领会标准的总则、附则和附录、透彻理解标准的释义、熟练掌握标准的细则,才能在实际鉴定中游刃有余。(一)深刻领会新标准的总则、附则及附录是准确应用标准的前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与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打交道”的人,除了受害人和行为人外,就是公检法机关中执法办案人员及律师,最多的当然是这些法医工作者。笔者在与这些人交往中发现,他们看待标准,基本上都是先看细则中具体的条文,,就字面意思来理解条文。但我们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千万不能和他们一样去看待新标准,应该将重点放在新标准的总则、附则和附录上,要深入研究标准的总则、附则和附录,深入学习标准中规定的鉴定原则、损伤程度等级划分原则、鉴定时机、伤病关系处理原则以及一些共性的规定,只有研究透了这些,才能领会新标准制定的精神,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毕竟是一个罗列性标准,除去总则、附则及附录,损伤程度分级一共只有390条,不可能包罗所有的损伤情况,如果不了解人体损伤程度等级划分原则及附则中的有关规定,遇到一些条文中找不到的损伤情况将无从鉴定。(二)透彻理解新标准的释义是准确应用标准的关键。为了全国法医工作者准确理解、掌握《标准》,公安部组织《标准》起草专家编写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为全国从事伤情鉴定的法医工作者免费发放,并举办了《标准》教员培训班。各地也以这些专业教员为师资,以《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为教材,组织开展了本地《标准》培训工作。一个标准也好,一部法律也好,每一个具体的条文都有着深刻的内涵,作为一名法医工作者不能简单地就条文字面意思来理解条文,必需要吃透每一具体条文的释义,了解每一种损伤如何进行正确规范的检查及鉴别。反之,就和一般的老百姓和法律工作者一样,只能看到条文表面的意思,而不了解条文的精神实质和内涵。(三)熟练掌握损伤程度分级细则是准确应用新标准的保障。作为一名法医工作者,我们也应该熟悉损伤程度分级的细则,只有将细则烂熟于心,遇到鉴定时,才能选择正确的条款。作为一名法医鉴定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了分级细则中的各个条款,才能准确把握普遍条款和专用条款的区别,鉴定时才能准确应用具体条款。如颅骨骨折是轻伤二级,但对鼻骨、上领骨等颅骨的组织部分,只有达到专用条款规定的条件方可鉴定为轻伤二级,不能用关于颅骨骨折的普遍条款来进行鉴定,类似的规定在新标准占有一定的比例。笔者在鉴定的一起伤害案中,受害人中指末节粉碎性骨折。经治疗后,中指末节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受限,受害人要求鉴定为轻伤二级,其理由是中指末节占一手功能的8%,现在完全不能弯曲,功能丧失至少有一半,按5.10.4a条规定应该鉴定为轻伤二级,但5.10.4。中规定第二至五指末节粉碎性骨折不能鉴定为轻伤二级,故根据专用条款效率大于普遍条款效率的原则,应优先选用专用条款,故不能鉴定为轻伤二级,经与其沟通后,当事人表示理解。
其他文献
此案例中被鉴定者胸部遭受钝力打击后不久出现心肌梗塞的症状和体症,而既往又无心脏病病,外伤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明确的。在有些情况下,胸部受外力打击后经过几天或更长时间出现了心绞痛乃至心肌梗塞的症状,此时也不可忽视胸部钝力作用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冠状动脉内膜损害、破裂出血直至血栓形成使冠脉完全阻塞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可表现出某些冠心病症状或完全没有症状。如果一个患有单纯性心绞
骨龄是反应儿童青少年生物年龄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分别应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评定骨龄的方法以及六大关节法、百分计数法、CHN法对国内青少年进行骨龄评价的对照研究,探讨骨龄与时间年龄(简称年龄)的一致性以及各种评定方法的相关性.
本文简要进行了案情分析,阐述了案发现场勘查及走访调查情况,尸体检验结果,根据以上调查,初步分析讨论重建了死亡过程。本文作者根据犬科咬伤的特征认为,犬牙咬伤是貌似锐器损伤特征为主的钝器损伤,本质是两种损伤特征兼而有之混合的创,本作者认为可以把具有这类特征的损伤具体命名为撕咬伤,以引起法医检验鉴定人足够的重视。从实践中不断丰富法医学理论宝库,进一步指导法医实践。
本案例患者丛某某,因交通事故致第12胸椎前脱位,第12胸椎、第1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就诊时未见胸腹主动脉瘤。入院后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并见一根横杆、二根纵棒及8枚螺钉内固定影像改变,8枚螺钉分别固定于第11、12胸椎,第1、2腰椎体上,其中固定于第11、12胸椎上的2枚螺钉穿透椎体,达椎体前缘之前方,第12胸椎体轻度后移。2个月后胸腰椎CT片显示在第11胸椎体、第1腰椎体的前方见胸腹主动脉瘤,其上
本文研究了普通人身损害案件司法鉴定中采用标准评定等级的问题,指出法律的公平公正就是在于她是用一个尺度来衡量不同的人,在国家未出台统一人身损害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前,适用《工伤标准》来评定普通人身损害案件受伤人员伤残等级较为合理。伤残等级评定标准的确立和适用,是涉及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在大力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同时,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同时杜绝在鉴定时随意选择鉴定标准,应该参照较合
本文分析了新刑诉法、新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法医鉴定工作的重要影响,研究了新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旧鉴定标准本身跨度大,例如成人深II度烧伤面积从2%到接近30%都是轻伤。新标准将以上问题细化分解,合理安排分级,例如面部条状瘫痕(50%以上位于中心区),单条长度10.0cm以上,或者两条以上长度累计15.0cm以上。b)面部块状瘫痕<50%以上位于中心区),单块面积6.0cm2以上,
本文介绍了一例由于焦虑和抑郁障碍自杀的医疗纠纷案件,死者家属提出医疗损害鉴定要求:医方未尽到高度注意患者人身安全的义务,医方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过错。经法医鉴定,在没有明确是否有原发病因的情况下,医方将该患者收住院诊治,准备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执行,并嘱留陪护人员一名,已尽到相应的护理责任,符合护理规范。该患者有焦虑、失眠等症状,同时有厌食、恶心症状,结合患者为中年女性,需排除器质性
本文综述了对颅脑损伤的正确诊断,明确其成分机制、损伤程度、伤残程度和伤病鉴别,对于临床法医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CT作为临床影像学检查手段,是我们能够正确诊断颅脑损伤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客观方法。由于受外力作用的程度、着力点的部位不同,颅脑损伤的程度也不同。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损伤、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损伤等。就在法医实践工作中部分颅脑损伤的CT学诊断,结合实际工作予以简单论述。
本案中被害人伤情评定的关键是颅脑CT片的影像学诊断,除此之外,还应该综合考虑脑挫裂伤的诊断标准,包括:头部外伤史;原发性意识障碍;局灶症状和体征。本案中结合询(讯)问笔录及查体所见,被害人头部外伤史明确,但没有出现意识障碍、局灶症状与体征,故在被害人没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情况下,评定脑挫裂伤需要谨慎。在本案的阅片中,伪影的出现是导致错误鉴定意见的重要因素。该伪影是部分容积效应产生的。所谓部分容积效应:
颅脑外伤是人体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损伤,在日常法医伤情鉴定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充分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显示颅脑损伤征象时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及能否熟练地掌握颅脑外伤影像学诊断对于法医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其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会越来越重要,因此,法医工作者学习和掌握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