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高效开发理论的探讨与应用

来源 :2018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解吸→扩散→渗流理论开创了煤层气开发理论研究的先河,在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既不能解决“少井高产”的理论指导问题,也不能解决煤炭与煤层气协调发展的问题.为了引导我国煤层气的合理开发及其煤炭与煤层气产业的协调发展,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气水运动和采动区高产两项高效开发理论.提出:①煤层气虽然是吸附气,但其开发后,气和水是运动的,气往上部运移,水往下部运移;受其影响顶部的井往往高产、腰部低产、翼部不产,生产中也出现了自给性(平缓部位)、外输性(构造翼部)和输入性(构造顶部)等三种产气曲线类型.②建议开发布井优化时考虑煤层局部构造的影响,在其顶部少布井、翼部多布井、鞍部不布井,实现少井高产,达到合理开发的目的.③受采动区的影响,采煤层的同层与上下层的渗透率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煤层气井产量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在三交和端氏等地得到良好应用,部分井的产量达到1.5×104m3/d以上.④建议煤层气公司主动与煤矿企业合作开发煤层气,提高气井产量,营造和谐发展局面.
其他文献
为探究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低阶煤储层微观孔隙发育特征,在煤岩学测试的基础上,结合低温氮吸附实验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等技术手段,从物质组成、孔径分布、孔隙形态、比表面积及其分形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煤炭成熟度较低,R.介于0.29%~0.39%之间,水分和固定碳含量高,主要为褐煤,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细胞结构,胞腔孔发育,但连通性较差.储层以发育中孔(100~
海拉尔盆地旧桥凹陷是重要的低煤阶区,但勘探程度较低,煤层气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认识不足,制约了开发实践.为查明该区煤层气的成藏主控因素以及富集成藏模式,从煤层煤质煤阶特征、煤层厚度、等温吸附特征以及生气条件和保存条件等方面分析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旧桥凹陷显微煤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岩演化程度低,处于低煤阶褐煤演化阶段;煤层厚度21.6~74.3m,单层0.7~22.49m;煤岩兰氏体积2.63~19.
根据煤层气的弹性参量与煤层含气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中密度变化量、拉梅常数变化量、剪切模量变化量等属性与含气量成正相关关系.利用叠前弹性三参量反演技术提取和煤层含气性相关的参数数据体,沿煤层可以提取这些沿层属性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含气性检测因子,达到预测煤层气富集区的目的.研究表明:井孔处煤层含气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煤层气含量预测吻合性较好,表明叠前弹性三参量反演技术预测煤层含气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为了推进以低阶煤为主的海拉尔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以呼和诺尔煤田东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呼和诺尔煤田东部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煤层气成藏条件等因素,初步评价了煤层气资源潜力,预测了煤层气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呼和诺尔煤田东部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伊敏组,属于褐煤;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优越,与国外已经成功进行煤层气的开采低阶煤盆地进行对比,显示研究区具有良好的煤层气资源潜力;纵向上11-1煤层是煤层气富
根据实验室岩石力学参数测试成果,认为中、低煤阶煤储层物性参数与含气性之间具有相关性,并对比了高、中、低煤阶煤储层物性参数之间的变化特征,为中、低煤阶煤层气的地质认识打下实践基础.利用叠前道集的正演模拟煤层气储层的变化特征,总结了高、中、低煤阶煤层气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为预测中、低煤阶煤层气富集区提供依据.
了解煤岩渗透率在空间中的分布及其随生产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准确预测煤层气产量,并及时调整开发策略.基于自主研制的煤岩渗透率检测装置,开展了鄂东盆地典型煤样的渗透率测试,并分析了应力和温度对煤岩渗透率的影响,利用量纲分析法将渗透率的多种影响因素简化为三个无量纲关系,结合实验研究结果,建立了鄂东盆地主力产气煤层的原始渗透率表达式.模型预测结果与测井结果吻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为28.53%.研究结果表明煤岩
以煤样等温吸附实验为基础,提取临储压力差、临废压力差、有效解吸量、解吸效率等指标,建立了煤层气产出潜力定量评价方法,进而基于长岗向斜煤层气井排采历史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长岗向斜7号煤层的临储压力差为2.35MPa,不同废弃压力下的临废压力差范围为2.06~2.86MPa,有效解吸量介于9.32~18.9m3/t之间,具备较高的产气潜力;煤层气解吸过程只经历了敏感解吸阶段,解吸效率高,见气后短
为深化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认识,探索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新思路,以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地区大佛寺4#煤层镜煤和暗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煤岩显微组分分析、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吸附解吸以及覆水条件下煤层气解吸过程模拟等实验,对比分析低煤阶镜煤和暗煤吸附解吸特征差异,并计算二者的吸附热,阐明吸附解吸过程中能量传递规律.结果表明:(1)无论是镜煤还是暗煤样品,甲烷吸附解吸过程中都存在解吸滞后现象,温度越高,煤对甲烷的
为了深入研究煤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吸附特征,选取了韩城矿区石炭系上统和二叠系下统的煤岩进行了低温二氧化碳吸附和液氮吸附(脱附)实验,探讨了不同煤岩类型的微观孔隙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甲烷等温吸附技术,对比了不同煤岩类型的吸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煤岩类型不同,D-R比表面积和D-A总孔容不同,从暗淡煤到光亮煤随着镜质组含量的增加微孔含量变大,D-R比表面积和D-A总孔容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中孔的BE
煤储层地质条件复杂、非均质性强,煤层气开发井合理产能确定困难,要提高煤层气开发成功率,必须做好开发前期评价工作,落实储层特征与产气能力.本文在总结分析我国煤层气开发实践、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煤层气生产的特殊性,明确界定了煤层气开发前期评价的阶段划分、任务以及工作程序,指出井组和区块试采、储量可动用性评价、煤储层描述与地质建模是前期评价的核心工作,并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和要求,该成果将有助于规范我国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