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樟子松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2004年中国节水农业科技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时间步长10分钟的樟子松蒸腾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冠层微气象要素值,分析毛乌素沙地20年生樟子松主要生长季节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影响机制,旨在为该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的抗旱节水栽培及管理技术提供的水分生态理论依据,并力图进一步完善樟子松蒸腾耗水理论。结果表明:(1)樟子松蒸腾(Tr)具有明显时间变化特征。多云天天气日Tr日变化总体呈多峰曲线趋势,4~9月各月Tr白天(6:00~19:00)平均值为0.36~0.85L/h;晴天日,除9月份Tr日变化呈多峰曲线趋势外,其余各月Tr日变化总体趋势呈单峰曲线,9月时Tr在10:00左右、13:00左右、15:00左右出现峰值,在14:00左右出现谷值。4~8月各月日内Tr在10:00左右出现峰值。4~9月各月Tr白天平均值为0.37~0.83L/h;阴天天气日,Tr日变化总体呈单峰曲线趋势,日内Tr最大值出现在10:00时左右。4~9月各月Tr白天(6:00~19:00)平均值为0.29~0.63L/h。 在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方面,从4月份起,樟子松耗水量逐渐增加,月耗水量在7月达到最高值,此后有所减小。4~9月总耗水量为1140.0mm,日平均为9.0mm。其中,7月份月耗水总量相对最大。4、5、6 7、8月及9月月蒸腾耗水量分别占总月量的10.76%、13.62%、14.05%、23.83%、19.03、18.71%。(2)主要生长期内,蒸腾速率与冠层太阳总辐射(Q),空气温度(Ta)、湿度(RH),风速(V)等气象要素有很好的复相关性,回归方程为Tr=-0.0155+0.0078V+0.02Ta-0.0023RH+0.0006Q(n=26535),相关系数r=0.8380,=16573.65>>F0.01(4,26530)=3.32,说明可通过显著性检验。式中:Tr、V、Ta、Q的单位分别为L/h(株)、m/s、w/m2,RH为无量纲数,以%计量。各月内影响樟子松蒸腾的最主要气象因子都是Q。
其他文献
内蒙古准格尔旗集雨补灌旱作农业示范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砒砂岩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集雨补灌是缓解当地干旱缺水的惟一途径。目前各地雨水收集利用缺乏整体研究,工程规划和生产布局有一定盲目性。文章介绍了示范区开展以集雨补灌为中心的旱作增产技术体系的组装配套研究、总体模式及三类示范户模式的基本框架,初步提出了示范区农民雨水综合利用需水量标准,并对“十一五”进一步深化雨水集蓄利用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激光控制平地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改善农田表面平整程度和种床条件,提高农田灌溉水分布的均匀程度,有利于控制杂草和虫害,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在消化吸收了现有国外先进激光平地技术基础上,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开发了用于农田平地的激光接收与控制装置、液压调节装置、旱田和水田平地铲装置等。利用该系统与光谱精仪公司的激光控制平地系统,分别在旱田和水田进行了平地应用与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自主研制
本文在分析我国西部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区域植被恢复主导限制因子的基础上,从高抗旱和低耗水树种选择、土壤集水蓄水保墒技术等方面,对我国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概述了苗木接种菌根、抗蒸腾剂的应用等比较先进的节水抗旱造林新技术。为我国西部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因地制宜的采取各种合理的节水抗旱造林技术,以及科学地进行各项技术措施的高效集成提供依据。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干旱地区节水林业体系,并着重就干旱地区抗旱植物材料选择,特别是林木抗旱性鉴定中常用的方法与指标以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各种方法与指标的优缺点、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以期为林木抗旱性鉴定与筛选工作提供参考。最后阐述了林木繁育技术,以便为抗旱节水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采用水分试验池和人工干旱棚模拟0.4~1.0m土层和夏季干旱胁迫,对丘陵土壤和作物水分影响研究表明:夏旱胁迫和土层浅薄的土壤均导致土壤水分的极显著亏缺,土壤耐旱日数明显下降,研究坡耕地“扩库养水”技术对抵御季节性干旱具有现实意义;土壤水分亏缺对作物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茎液流的影响,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必须以“土壤-作物-大气”理论指导丘陵区节水农业和生物抗旱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目前微灌在我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未来微灌在节水农业中将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简要回顾总结了微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在农业生产特别是在经济作物的应用潜力,并对比剖析了我国微灌设备和技术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未来微灌发展的战略和创新重点领域。
本文采取3种不同水分处理的实验与分析,对中国北部5个小麦生态区50余个小麦新品种(系)的抗旱节水性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差距,分析了品种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光合生理指标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品种受水胁迫产生的蛋白差异,提出了WUE、光合生理指标和水胁迫蛋白差异的协调关系,及其在节水品种筛选与鉴定中的作用和发展态势。文章结合育成品种的验证分析,提出了抗旱节
近年来,化学节水新技术及保水剂产品在农林业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为西北地区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但是,目前市场保水剂普遍偏高和保水剂性能的不稳定限制了保水剂更加广泛的应用。胜利油田长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采用先进的有机无机接枝共聚工艺,研制出了新型高效价低的多功能保水剂产品,并成功进行了工业化生产,为推动国内保水剂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艺和产业化生产技术。
施用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对小麦的发育性状及小麦增产具有积极的效果。试验表明,在施用保水剂2.5~5.5kg之间,保水剂对小麦发育性状具有显著作用,并以亩施用抗旱保水剂3.5~4.5kg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同时可以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0.3%~1.0%和降水利用效率0.08~0.36kg/mm。
在综合分析沙地保水、持水、供水特征以及我国沙地非地带性分布的景观特征基础上,阐述了在沙地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发展补充灌溉下的非长效植被(如农作物、饲草料种植)对生态保护的意义。节水技术的应用是沙区植被快速、稳定恢复的保障。减少输水、田间配水及作物利用过程中的水分无效损失,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是节水技术的核心。在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和沙梁地,通过径流汇集利用,充分实现降雨的有效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