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系北大图书馆的蒋梦麟校长

来源 :北京大学图书馆第十二届五四科学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2020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蒋梦麟先生的后人拟向北大图书馆捐赠蒋梦麟藏书一事入手,回顾了蒋梦麟先生在北大任职期间对北大图书馆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探究了他图书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为北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杨氏四代中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祖孙三代长于刊刻之事,及杨保彝嗣子杨承训于乱世亦有秉承.就其所刻数量而言,虽不及知不足斋、抱经堂等,然所存《海源阁丛书》等已成晚清私人藏书家刻书成果之典范.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最核心、最重要的团队,应借助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努力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水平.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学科馆员应努力提高数据素养,帮助师生用户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具有学科专才、情报能力,熟练掌握并善于利用相关软件工具;借助网络资源,深入科研一线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熟知科研规律和特点,了解用户信息需求,提供嵌入式科研教学服务.
文章论述了大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采访馆员的必要性、实施办法和面临的问题.在新的学科环境、网络环境下,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努力构建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采访工作模式,从馆藏资源建设这一根本出发,构建专业化、特色化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结构,这是图书馆迎接挑战的重要策略,也是图书馆生存的基础。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是1965年以来广泛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的一项微观仪器分析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景深大、制样简单、样品量小等优点.本次研究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中国古籍常用的几类手工纸的现代样品、古代样品及模拟老化样品(包括干热、湿热、紫外三种模拟老化形式)分别进行成分分析、病害分析以及老化程度分析实验,从而探究扫描电镜(SEM)技术在古籍保护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系作者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日本版汉籍善本萃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一书所撰写的善本提要选编,原书共收本馆所藏二十八种和刻善本古籍,作者共撰写其中善本提要计二十七篇,现特选编十种,以就教于本馆同仁及各位方家.
高校图书馆藏有大量丰富的西文洋装图书且非常珍贵,但其馆藏现状不容乐观,图书破损程度令人堪忧,日常修复保护不及时,加之西文洋装书的装帧和用纸不同于中文古籍,需要不同修复方法,其修复工作的开展与国外高校图书馆相比,在中国图书馆界近乎盲区.高校图书馆应重视西文洋装书的修复保护并及早提上工作日程,按照分阶段分步骤、边建设边开展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方法,逐步完善西文洋装书的修复工作.
选目是古籍影印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版本核对、数字加工等工作.《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未刊善本古文献丛书》(书名为拟定)项目的刻本与明代稿抄本目录初选已基本完成,流程包括:条目提取、查重剔除、标准著录、分类排序、二次查重、版本初筛.由于步骤众多、流程复杂,每个环节随时可能出现各类问题,需要予以及时解决,如提高条目提取的工作效率,确保查重剔除的准确和全面,结合前人经验与馆藏实际情况进行分类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持续不断的影响着用户信息获取的方式与途径,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图书馆网站必须重视用户体验,从原来的"以内容为中心"向"以用户为重心"转型.高校图书馆的门户设计,不仅是为对外宣传的形象窗口,更是协助读者查找资源的高可用性信息获取工具.了解读者在访问网站过程中大脑荻取和处理信息的认知机制,对于提高图书馆网站可用性,改善用户体验,维持图书馆网
多机构和异构数据融汇成一个整体数据库,形成一个统一资源检索系统,既能收集整理各馆的馆藏数据形成资源联合体,又能帮助各馆更新、优化、揭示馆藏资源,提供更精确的服务调度.这一过程涉及数据收割、分析、处理、入库、输出、发布等各个方面,由于资源类型的多样化、数据结构的异构化、数据量的海量化,数据处理是其中的难点和攻坚点,本文以数据管理系统(DMS)的具体使用为脉络,详述统一资源检索系统异构资源元数据的数据
文章指出对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这座百年书城来说,馆藏极其丰富,回溯编目将作为图书馆的一项任务,持续很久,直到所有馆藏都有计算机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