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素质教育提升职教学生综合素质

来源 :第六届江苏教育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强能离不开厚德,面对国家实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需要依据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实际,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以服务学生成长为宗旨,以"多能、扬长"为建设模式,采用社团引领、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及时激励的素质教育育人运行机制,引导和帮助学生过好基本人文素养关、专业技能关、个性发展关和就业创业关,加强人文素养熏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格健全、适合未来社会竞争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其他文献
革命纪念馆作为博物馆类的一种,在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大潮流中,有可能也有必要走向国际化,以益提升和扩大革命纪念馆的国际影响力,开展文化对外交流,加深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为此,纪念馆应从实际出发探索和寻找实现国际化走向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纪念类博物馆逐步走向国际化是必然趋势.由于其自身题材的特殊性,纪念类博物馆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受到较大制约.纪念类博物馆要想加快国际化进程,首先要淡化意识形态的束缚,遵循价值尺度和真理尺度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其次,多维度选择是纪念类博物馆实现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就具体路径来说,主要有合作化模式、引智模式、开放模式三种;最后,纪念类博物馆还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加强国内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始建于1982年,最初是利用七三一部队本部大楼布展而成,后经四次改陈.为更好地发挥其警示教育意义,打造世界战争遗址园,2015年8月新馆建成开展.在新形势下,与国际接轨对七三一陈列馆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七三一陈列馆要结合国外博物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激发陈列馆的可持续发展活力,加快跟进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步伐,不断增强七三一陈列馆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博物馆也在发展建设中不断夯实基础,推陈出新,紧紧围绕公众的需求开展工作.尤其是免费开放以后,更是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和提升社会效益与影响力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在新的形势下,抗战类博物馆通过结合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资源,发挥合力;将未成年人教育作为社教职能发挥的重要对象;打造有影响力的抗战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以提升公众认知度.
在新形势下,纪念馆类博物馆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如何弘扬纪念馆文化,传承大国文明,实现纪念馆文化走向世界,践行国际大文化战略;如何以现有的纪念馆历史,用创新文化、传承文明的形式,贴近当代人民的生活;如何建立社会的开放式终身课堂,普惠全民教育,开启传承华夏文明的历程,是现代纪念馆思考和探研的新课题.
在中国纪念类博物馆逐渐走向国际化的今天,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与中国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的集体会员,一个主要从事博物馆展览展示形式设计的制作单位——北京盛世永信集团,特别是作为这个公司的总经理,本人感到任重而道远.现在愿借此次研讨会的机会,把一个展览展示公司如何走向国际化的条件和在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如何走向国际化的设想、措施作一简要的探讨,以便能够使缩短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目前高校在素质教育方面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要求各高校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文知识素养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将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素质教育的内涵应该包括对生命的关怀.当下的素质教育存在着片面成才观,使得教育"应试"问题积重难返,素质教育中以知识和技能替代素养,素质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开设阅读课程,提升对生命的感悟力;采用选修制,普及艺术课程等.
素质教育的模式需要创新,才能有效实施.本文阐述了南航金城学院,以核心竞争力之父普拉哈拉德所提出的新时代创新两大支柱:N=1,R=G为指导,整合基于制度的战略观和基于资源的战略观,设计了共创型全人素质教育模式,并从制度体系及平台体系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南航金城学院的具体举措.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认识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宏观管理与指导,合理控制专业数量与规模,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加强专业群建设,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构建适应产业行业、科技进步、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