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处理对牡丹‘洛阳红’切花瓶插品质的影响

来源 :2005年全国面向新世纪的花卉研究与生产技术开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j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通过测定乙烯和STS处理的切花采后瓶插开花及衰老进程中花径变化率、鲜重损失率、水分平衡值及瓶插寿命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洛阳红’切花瓶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处理的切花鲜重损失最大、花径增大不明显、水分平衡值变化趋势异常,瓶插寿命最短;STS处理鲜重损失最小、花朵直径增大缓慢、水分平衡值变化较稳定,瓶插寿命与对照相同.证明乙烯处理促进‘洛阳红’切花衰老,而STS对‘洛阳红’切花有延迟开花衰老过程的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RAPD技术对12个主要唐菖蒲切花品种进行分类和亲缘关系的研究,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6个用于PCR反应,共在164个位点上扩增出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位点6.31个,多态性位点151个,占总带数的92.8﹪.这种多态性可以进行品种的鉴定.从分子水平揭示出唐菖蒲切花品种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
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的特点和收集情况;从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繁殖与育种4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热点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4个主要方向:收集和保存我国鸢尾属种质资源;加强分子生物学研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种质创新;进行综合评价,对优良种类开发利用。
对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内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的4个亚属进行调查,重新确认了4亚属18个种中的8个种.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种间天然杂交形成的花冠形状、颜色及斑点变异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该区域杜鹃花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的鲜切花(含切叶)、盆花、盆景和园林树木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了目前湖北省花卉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湖北省花卉产业的对策.
药用菊花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和应用历史.中国药用菊花品种与菊花观赏类群虽然有着相近的种源组成,但在品种分类上应不同于观赏菊花.本文以分析9种主要药菊栽培品种特性为基础,以二元分类法为原理,依据药菊的种源组成、花色以及花型演变特点,对其进行初步分类.
本文总结了室内盆花上的常见害虫种类,并提出了以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以物理防治为辅助,以自制药剂为重要手段,重症花卉施以绿色化学农药的无公害防治策略.
多用菊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其经济价值逐渐为人所识.开发利用经济与观赏兼用型菊花不仅符合传统经济作物产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还兼顾居家花园人性化的植物配置要求.该文介绍了多用菊的应用历史,对其研发利用现状做了综述,并合理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本文在多年工厂化优质非洲菊鲜切花规范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基础上,总结出非洲菊商品切花生产过程中,各个生长环节的标准生产技术.从非洲菊种植、现蕾至开花期的水肥协调,鲜切花的采收分级,以及不同生长季节的温、光、水、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非洲菊优质鲜切花的生产和示范。
由于天然植物挥发性成分的特性,要求其研究必须保证活体无损伤收集、不引入外界干扰杂质、密封材料高惰性(低挥发本底)、吸附剂高效吸附及进样时解吸完全迅速等.本研究严格遵循上述原则,采用改进的便携式动态顶空密闭循环收集装置,直接捕集无损伤丁香的挥发成分,进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CT-GC/MS)分析,鉴定出的丁香挥发性成分与其他文献报道差异明显.对比说明,本研究结果更接近活体植物的自然状态,可
本文通过保鲜剂处理受SO2影响的切花菊的试验结果,得出传统型保鲜剂能够改善受害切花的采后生长状况和延长其瓶插寿命,对解除SO2伤害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