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改良的NSS评分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25mg/(kg·d)或50mg/(kg·d)两种剂量的吡贝地尔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吡贝地尔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可能的脑保护机制。
方法:176只SD雄性大鼠,体重300±20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脑缺血模型组(n=52)、小剂量组(n=52)和大剂量组(n=52),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塞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h始,以吡贝地尔25mg/(kg·d)或50mg/(kg·d)灌胃,连续7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淀粉糊1.5ml灌胃,连续7天。各组大鼠于缺血再灌注前及其后6h、24h、72h、7d、14d时分别行改良的NSS评分;从中随机选取56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其余三组各16只(令每时间点取8只),于术后7d、14d开始行Morris水迷宫试验。
结果:①改良的NSS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于再灌注后6h、24h、72h、7d时NSS评分均升高(p<0.05),随再灌注后时间推移,得分逐渐降低,至第14天时各组完全恢复正常。6h时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个药物组于再灌注后24h、72h、7d时的NSS得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于7d时得分显著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orris水迷宫实验:训练时各组大鼠均能正常游泳并最终找到平台。4组大鼠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7d和14d两个时间点测试结果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随着训练天数延长,各组平均潜伏期逐渐缩短(P<0.05);在第二日和第三日,与假手术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比较,模型组的平均潜伏期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日,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平均潜伏期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组在第一日和第三日,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的平均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7d组在第三日,大剂量组的平均潜伏期明显低于小剂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模型组在第2象限滞留的时间与其余3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两药物组在第2象限滞留时间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药物组每日平均潜伏期及第2象限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d和14d两个时间点,4组大鼠的相应的每日平均潜伏期和第二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4组大鼠的可视平台测试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①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6h时最重,此后逐渐恢复,至14d时完全正常;空间探索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且在至少19天以内没有明显恢复。②早期应用25mg/(kg·d)或50mg/(kg·d)吡贝地尔可以显著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行为能力,提高大鼠的空间探索和学习记忆能力。③50mg/(kg·d)吡贝地尔可能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优于小剂量组。
方法:176只SD雄性大鼠,体重300±20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脑缺血模型组(n=52)、小剂量组(n=52)和大剂量组(n=52),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塞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h始,以吡贝地尔25mg/(kg·d)或50mg/(kg·d)灌胃,连续7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淀粉糊1.5ml灌胃,连续7天。各组大鼠于缺血再灌注前及其后6h、24h、72h、7d、14d时分别行改良的NSS评分;从中随机选取56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其余三组各16只(令每时间点取8只),于术后7d、14d开始行Morris水迷宫试验。
结果:①改良的NSS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于再灌注后6h、24h、72h、7d时NSS评分均升高(p<0.05),随再灌注后时间推移,得分逐渐降低,至第14天时各组完全恢复正常。6h时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个药物组于再灌注后24h、72h、7d时的NSS得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于7d时得分显著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orris水迷宫实验:训练时各组大鼠均能正常游泳并最终找到平台。4组大鼠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7d和14d两个时间点测试结果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随着训练天数延长,各组平均潜伏期逐渐缩短(P<0.05);在第二日和第三日,与假手术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比较,模型组的平均潜伏期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日,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平均潜伏期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组在第一日和第三日,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的平均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7d组在第三日,大剂量组的平均潜伏期明显低于小剂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模型组在第2象限滞留的时间与其余3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两药物组在第2象限滞留时间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药物组每日平均潜伏期及第2象限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d和14d两个时间点,4组大鼠的相应的每日平均潜伏期和第二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4组大鼠的可视平台测试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①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6h时最重,此后逐渐恢复,至14d时完全正常;空间探索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且在至少19天以内没有明显恢复。②早期应用25mg/(kg·d)或50mg/(kg·d)吡贝地尔可以显著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行为能力,提高大鼠的空间探索和学习记忆能力。③50mg/(kg·d)吡贝地尔可能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优于小剂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