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非均质储层及其预测

来源 :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主要分布在马家沟组马四段和马五段,主要储层类型有含硬石膏结核溶模孔粉晶白云岩储层、斑状白云岩储层、颗粒白云岩储层和重力流储集体,其中靠风化壳顶部的含硬石膏结核溶模孔粉晶白云岩储层是中部气田主力产层.经研究,上述储层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属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储层的非均质性很强,已成为影响油气勘探和开发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笔者从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沉积相、成岩相和古岩溶地貌等入手,阐明了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相带是马四期边缘滩—坪和马五期含石膏结核白云岩坪及风暴滩;有利成岩相为表生岩溶+埋藏溶蚀斑状白云岩相、表生岩溶+充填+埋藏溶蚀粉晶白云岩相、表生岩溶颗粒白云岩相;有利古地貌单元是岩溶斜坡和岩溶高池.在此基础上找出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的发育和保存与上述因素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利用沉积相图、成岩相图和岩溶古地貌图三图叠合预测非均质储层的地质方法——叠图法,并预测本区奥陶系有利储层分布区,这对指导勘探和开发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焉耆盆地是中国西部众多中新生代小型含煤盆地之一.1993年开始进行规模性勘探,先后探明了两个油气田、四个含油气区块.迄今为止,焉耆盆地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在综合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油气成藏地球化学分析技术,以油气系统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导,在盆地热史和烃源岩性排烃史研究的基础上,从已知油气藏的解剖入手,搞清了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规律.研究认为,焉耆盆地已发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上沿一系列规模不同的鼻状背景发育多个断鼻、断块群油田.西部的古城、东部的王集—新庄两大鼻状构造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鼻状构造、砂体延伸方向及规模、断裂系统特征以及三者之间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斜坡带断块(鼻)、断层+岩性油藏的分布.斜坡西部古城三角洲砂体星北西向伸长的舌状展布,走向与狭窄的古城鼻状构造一致,被南西西走向的断裂系统横切形成古城断鼻群,油气呈聚敛式向西北运移,同时被断层阻挡
本文利用成藏学理论和方法,总结了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在论述临南洼陷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期的基础上,将临南洼陷划分为6种成藏动力学系统和以断层、不整合、岩性岩相变化带、火成岩组成的4种联络体系,并划分出3种油气成藏模式:侧向运移聚集成藏模式、垂向运移聚集成藏模式及阶梯状成藏模式,应用于江家店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含油层系为盆地中南部的三叠系和侏罗系.三叠系延长组是大型内陆湖泊沉积,而侏罗系是前侏罗纪古地貌上的河流-沼泽相沉积.研究表明:三叠系生油岩有机质丰度高,厚度大,分布较广,生油潜力高;在盆地异常地温场作用下,在早白垩世末进入生油高峰,形成丰富石油.围绕湖盆发育的三角洲、水下扇以及侏罗纪河流相砂岩形成中生界良好储层;内陆湖盆河流三角洲沉积相纵横向演变,构筑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最终形成以生
优质生油岩、超压泥质岩微裂缝及构造裂缝是控制中国陆相盆地泥质岩裂缝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良好的生油岩、区域分布的超压泥质岩微裂缝带、各种构造裂缝及三者的有机配合决定了中国陆相盆地泥质岩裂缝油气藏分布的广泛性.与世界泥质岩裂缝油气藏的对比表明,中国陆相盆地泥质岩裂缝油气藏有巨大的资源潜力.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学研究领域,预计在石油勘探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笔者探讨性的提出了GIS技术应用于石油勘探的方法和建议.该项技术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首先是绘制石油地质的原始图件;其次是对图件数据处理、数据库及其相关属性进行综合管理、完成原始数据的复杂查询和各类图件的叠合与分析.石油勘探的总体规划与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石油地质勘探学家们应用GIS技术可对目标盆地或
在我国近海陆架上,黄海海域虽经20多年的勘探,但迄今尚未发现油气田.近两年来开展了新一轮大调查,根据长排列多道地震调查资料显示,北黄海在印支-燕山运动形成的隆起背景上,分布着4个中、新生代坳陷,最大沉积厚度8000m,其中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厚度6000m,是坳陷中主要的生储油层,局部构造类型主要为断块、断背斜、潜山及反转背斜等,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潜力.南黄海是下扬子后加里东地台的主体,于中部
对于藏北地区侏罗纪富碳页岩相的古生态和地层学研究表明,在早侏罗世的Falciferum至Bifrons菊石带期间(大约一个百万年)发生富碳缺氧性沉积事件.菊石Pseudolioceras和薄壳的双壳类Bositra buchi共同赋存在黑色页岩内,十分类似南德著名的海螂蛤页岩相(Posidonienschiefer).考虑到沉积层序中底部的蒸发岩相,这套缺氧相没积是在陆表海的封闭海湾下形成的.藏北
通过对川南志留纪碳酸盐灰泥丘的岩石类型、沉积结构及古生物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灰泥丘形成于台内缓坡环境中.根据对灰泥丘丘核、丘顶、丘翼等微相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孔隙类型、成岩孔隙演化史以及与油气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认为本区灰泥丘丘翼储层,由于其强烈的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部分被充填胶结,而且在二叠纪末地壳抬升期间淋滤溶蚀作用不发育,因此储集性能普遍较差.而灰泥丘丘顶,由于兰绿藻比较发育,而且这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灰岩储层分布较广,是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目前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灰岩储层主要见于西部地区的跃 西、跃东、狮子沟、花土沟和南翼山等地区,层位上从E—N均有分布;下干柴沟组上段(E)的藻灰岩如跃西和跃东地区,上干柴沟组(N)的藻灰岩如狮子沟和花土沟地区,下油砂山组和上油砂山组(N和N)的藻灰岩如南翼山地区.其中,E和N的藻灰岩主要分布于英雄岭凹陷以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