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调节资料库的研究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音乐是诱发和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虽然采用中国民族音乐(简称民乐)调节情绪有着悠久历史,但尚缺乏标准化的指标来评估情绪诱发的类型和强度。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质化分析的方法,分析71名被试(274条有效描述)对音乐的主观体验,筛选乐曲并划分诱发情绪的类别;随后,选取37被试(3132条有效评价),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每首乐曲进行判断和评估;最后,采用Biopac多导生理记录仪考察了19名被试评估乐曲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眼动轨迹记录法结合边界呈现的实验范式(Rayner,1975),探讨正常阅读条件下,中文的词语结构信息是否会对预视加工产生影响,并且对词语预视加工的时间进程进行精细的探讨,从而为眼动控制模型中串行模型和并行模型的争论提供实证依据。
词跳读是阅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并不会注视每一个词,而会跳过一些词.副中央凹预视和中央凹负荷是决定词跳读的两个主要方面.对拼音文字(如英语)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单词可以通过副中央凹预视得到预加工并被跳读;虽然中央凹负荷调节着对副中央凹词的预视量(即在注视时间上的预视效益)(Henderson & Ferreira,1990),但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作用于词跳读(Driegh
在阅读活动中,眼睛的运动与文字的即时加工密切相关,读者通过对文本的注视(约200~250 ms)获取阅读所必须的信息.消失文本范式常用于考察信息获取的时间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操纵所考察词的呈现时间,限制读者在首次注视的开始阶段对词视觉信息进行编码的机会,从而探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文本信息所需的时间(Blythe,Liversedge,Joseph,White,& Rayner,2009;Liv
对生物运动的加工是人们完成模仿、社会学习和非言语交流等一系列社会行为的基础,对个体的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工生物运动,形成整合的知觉表征并对随后的行为进行引导,我们需要将生物运动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构型信息对于多个客体在工作记忆中的保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关于工作记忆中空间构型的研究多集中在静态场景,由于动态场景下客体在不断运动使得空间构型并非恒定不变,为了有效的在工作记忆中对多个运动客体进行表征,笔者推测视觉系统对运动客体会有更加灵活的基于空间构型的表征:即可以在一定程度变化的情境下抽取空间构型信息的不变性。
由前人研究可知,项目间本身所含有的相关关系可以提高关联记忆的成绩。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项目间不同语义关系对关联记忆的影响,特别是在短时记忆的实验范式中的再认表现,本研究将项目间语义关系细分为范畴相关、主题相关以及不相关关系。
情绪记忆是连接情绪与记忆这两大心理学主题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者们现在已不仅仅关注如何提高记忆,也开始关注如何去调节情绪记忆以降低负性情绪刺激对个体带来的影响。实验1采用ERPs技术通过学习-再认这一经典范式,考察学习阶段呈现刺激图片前存在或不存在预期线索对个体感知及再认刺激材料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
虚假记忆普遍存在于生活中,它会对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研究已发现,虚假记忆很难彻底消除,但通过操纵变量可降低虚假记忆的发生率。有研究发现,线索的一致性会影响真实记忆和虚假记忆的发生。
对错误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时记忆领域,短时错误记忆对人们的生活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对短时错误记忆的研究能够深化对错误记忆机制的认识。采用DRM范式用于对基于单词的关联性错误记忆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预警、视觉特征提示对短时关联性错误记忆的影响。
不同文化群体在价值观念、自我建构以及认知方式上表现出差异,这些跨文化的心理差异已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关于中西方跨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三个层面: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文化价值层面;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的自我建构层面以及整体性和分析性认知方式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