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现状及改进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妇科内镜及微创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rminor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步骤为切开子宫肌层、剔除肌瘤、缝合瘤腔、取出肌瘤四步.手术中用到单极电切,双极止血;手术中器械反复更换进出;取出游离出的瘤体耗时长.临床工作中把这一术式加以改良,采用"开窗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即电动肌瘤粉碎器梭形切开子宫肌层(即开窗)并取出瘤体、缝合瘤腔两步.此方法 优点是开窗后直接牵拉瘤体,同时子宫收缩挤压瘤体,使其跳出瘤腔,瘤体的基底部也外翻,便于缝合.首先,旋切瘤体更方便快捷,缩短了手术时间,出血减少;其次,不用能量系统,减少了热损伤,利于子宫切口愈合;另外,由于瘤体基底外翻,利于缝合;还有,在取出肌瘤时,瘤体固定,省时省力.总之,简化了步骤,缩短了时间,减少了出血,从而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也降低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而且,在缝合时,先将基底闭合.随后不切断缝线继续由内至外荷包缝合深肌层,再连续缝合切口,一气呵成.由于切口似"火山口状"很容易缝合基底;荷包缝合使创面缩小;一根线由里到外使各层间无间隙.既省时有利于切口愈合.手术时间一般在10分钟~40分钟.
其他文献
会议
本文主要介绍了腹腔镜骶前阴道固定术、切除子宫的骶前阴道固定术及穹窿脱垂的骶前固定术的临床手术操作技巧。
目的:探讨妇科全麻腹腔镜下手术后谵妄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4例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后谵妄的表现,发生原因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结果: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任何其他并发症.结论:医护人员加强对全麻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观察,采取给氧,心电监护,疼痛呕吐管理,安全管理等护理干预能防治全麻腹腔镜手术后谵妄的出现。
会议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的止血效果,探讨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的患者病例,分为两组,其中一组46例,为腹腔镜下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子宫肌层注射(A组);另外一组30例,为腹腔镜下应用缩宫素子宫肌层注射(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全部患者腹腔镜下手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并评价其应用的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妇科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961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排除输卵管妊娠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53例,开腹手术组50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4天血β-HCG转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数、直接住院费用及间接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4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女性盆腔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1~12月间经治的15例盆腔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原发不孕9例,腹水2例,下腹痛2例,异位妊娠1例,发热1例.腹腔镜下病变表现:腹膜、肠管、大网膜、盆腔器宫表面均分布粟粒或干酪样坏死组织,输卵管增粗、梗阻8例.结论: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腹腔镜技术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
目的:评价孕前经阴道改良子宫颈环扎术及其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对83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于孕前行经阴道改良子宫颈环扎术,环扎位置接近子宫颈峡部.手术方式是吸取了Benson和Durfee提出的经腹宫颈环扎术的优点,对原宫颈环扎术式和环扎线带进行了改良,环扎线带用3根10号丝线编织而成.具体操作是打开宫颈前后壁筋膜,前壁上推膀胱至子宫膀胱反折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的宫腔情况,以及宫腔镜在IVF-ET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IVF-ET失败的44患者行宫腔镜检查,以排除宫腔异常;其中42例行子宫内膜活检,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宫腔14例(31.8%)。异常宫腔30例(68.2%)。其中,子宫内膜息肉8例,宫腔粘连7例,不全中隔子宫6例,子宫发育不良6例,子宫内膜炎3例.42例子宫内膜病理活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生育指数(EFI)预测相关不孕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妊娠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本院170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内异症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因素和术中情况,电话随访其术后的妊娠情况.根据EFI评分标准逐项进行评分并计算所有患者的EFI,统计其术后的妊娠情况;比较不同EFI得分患者的术后累积妊娠率;评价EFI预测术后2年内妊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