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溶藻细菌N3对锥状斯氏藻和海洋原甲藻的溶藻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00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暴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株编号为N3的海洋溶藻细菌,利用液相感染法研究了其和4种常见赤潮生物的溶藻效果及其溶藻方式.结果表明,2%和10%体积分数的N3菌悬液分别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有较好的溶藻效果,溶藻方式均为直接溶藻.两者的溶藻现象不同,溶藻过程中锥状斯氏藻的细胞变形,胞内物质分布不均匀并最终死亡;而海洋原甲藻的藻细胞则膨胀变形,细胞膜内物质聚集于一端并失去运动活性,最终藻细胞破裂死亡.溶藻效果与浓度相关,2%、1%和0.1%体积分数的N3菌悬液接种到锥状斯氏藻藻液中,2%处理组中至120 h时藻细胞全部死亡,而1%和0.1%处理组藻细胞的增长率略低于对照组.10%、5%和1%体积分数的N3菌悬液接种到海洋原甲藻藻液中,10%和5%处理组至120 h时藻细胞死亡率分别为78%和70%,而1%处理组的藻细胞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经电镜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表明菌株N3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其他文献
  海洋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是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湛江港湾周边工业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其近海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多重压力.为了解湛江港湾周边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seasonal and zonal variation i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algae in both intertid
  随着越来越多滨海电厂采用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进行烟气脱硫,该工艺排放的低pH废水的生态环境影响越来越受到海洋研究者和有关管理部门的密切关注.本文于室内通过在pH为5.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组成部分,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逐渐成为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焦点议题,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于保护全球生物
  2010年5月,在湛江港湾海域设立10个站点对大型底栖生物进行调查,分析了湛江港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并通过CLUSTER聚类和MDS排
  采用带有干湿网格技术的POM08模型,对柘林湾海域的二维垂向平均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耦合二维物质输运方程,采用分担率法计算了柘林湾海域5个入海污染源的氮磷环境容量
  本研究于2008年~2009年在湛江流沙湾潮间带设置了6条潮间带采样断面(S1~S6)进行了每两月一次的底栖贝类调查,每个断面将分成高、中、低3个潮区,其中高潮区分上、下2层;中潮
  洋山深水港工程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的崎岖列岛海区,该海域受长江冲淡水、钱塘江径流和台湾暖流的影响.随着洋山港的建成运行,港区海域不同程度地受到营养盐、重金
  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间,首次调查研究中国南海南部海域溶解态铝的分布特征.分析了25个站点78个样品,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铝含量介于2.41~6.27μg/L之间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红树林湿地土壤是一个潜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目前关于红树林湿地土壤-大气界面3种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通量的研究仍有限.本研究以珠江河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