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遥感信息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来源 :第五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林信息提取是应用遥感进行竹资源管理和监测的基础。本研究以TM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erdas软件提供的非监督分类、最大似然分类和子象元分类三种方法,对中国竹乡福建省顺昌县典型地物进行了分类和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总体精度分别为:69.67%,78.00%,82.67%;kappa系数分别为:63.6%,73.6%,79.2%。子像元分类法的总体精度和竹林识别精度都高于其他两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它的竹林用户分类精度达到80%,是进行竹林信息提取较为理想的方法。
其他文献
运用样地调查和定点采样的方法,于2007年4月在浙江省安吉县现代毛竹示范园,在相似经营条件约束下,采集高效经营的毛竹材用林、笋用林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速效磷钾养分变化状况。结果显示:材用毛竹林0-10cm的速效磷含量范围是3.37~5.88mg/kg,10–20cm含量范围是3.94~4.51 mg/kg,笋用毛竹林0–10cm的速效磷含量范围是11.61~24.24 mg/kg,10–20cm含量
为探讨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在浙江省临安市和安吉市选择了不同类型毛竹林,设置了标准样地,采样并进行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密度测定和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水溶性碳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毛竹林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总贮量为71.475t·hm-2,占了毛竹林生态系统中碳贮量的67.20%,如果再加上枯落物层则占了的67.82%。比较集约经营竹林和粗放经营竹林发现,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层碳贮量明显减少
钩梢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毛竹林受冰冻雪压灾害而在浙北地区得到广泛运用。为了解这一经营措施对毛竹材性的影响,本文分别以5a生钩梢和未钩梢毛竹的基部、中部、顶部竹材为试件,测定其绝干密度、弦向干缩率、径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剪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弦向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钩梢和未钩梢毛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毛竹林钩梢经营对毛竹材性没有显著影响。
本文以山顶存在阔叶林(投影面积A:31%、B:15%、C:0%,)的毛竹山为研究对象,分析山顶阔叶林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并以混交比例、海拔、坡度、坡向作为主导因子建立与毛竹平均胸径(立竹度相同)的方程。结果表明:山顶存在的阔叶林对提高毛竹林的平均胸径有一定作用,随着海拔的增加(越接近与阔叶林的位置),毛竹林的平均胸径越大,类型B增幅为31.01%、类型A 为9.20%,山顶无阔叶林的类型C平均胸径
雷竹(Phyllostachy praecox)是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优良笋用竹种。以重施肥和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为核心的集约经营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雷竹林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使竹林土壤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研究长期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碳库的演变特征,本文利用时间代替空间的方法,研究不同集约经营历史(1 a,5 a,10 a,15 a)雷竹林土壤的水溶性碳(WSOC)、热水溶性碳(HWSOC)、微
为了解不同施肥处理对集约化栽培雷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氮(WSON)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WSON含量有明显提高的趋势,但只有施肥量达到每年每公顷施尿素1687.5kg、复合肥2250kg和鸡粪16875kg时(处理3),土壤WSON才会有显著差异。施有机肥较多的处理(处理3)土壤WSON占土壤全氮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土壤WSON占水溶性总氮(
对麻竹出笋成竹规律及其散生状栽培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麻竹竹丛秆基两侧各笋目(由下及上分别为头目、二目、三目和尾目)出笋顺序依次为二目、三目、尾目、头目。竹笋产量以三目最高,达291.7g/m2;二目和头目次之,分别为283.1和276.3g/m2;尾目最低,仅99.5g/m2。各笋目所发笋至母竹距离分别为25.21cm(头目),20.39cm(二目),三目14.02cm(三目)和9.1
本文对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 Hsueh et Yi)秆、枝和叶片水分含量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箭竹叶片的含水率最高,而秆最低;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中,竹秆所占比例最大,可达60.31-65.34%,枝次之,叶所占比例最少。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云南箭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并对其各器官生物量及秆高与胸径和地径进行模型拟合。测量了大理市鸡足
本文观察了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四种变异类型,大径紫竹、一年紫、二年紫和三年紫的出笋和成竹过程,比较了四种变异类型的出笋和高生长规律,通过对昼夜高生长量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了紫竹的高生长同温度有极显著关系。
1991年以来,笔者在安徽省广德县采取踏查、标准地调查及定点观察的方法,开展了毛竹笋材两用林有害生物种类调查,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毛竹笋材两用林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记载分析,并进行了无公害防治探讨,以指导毛竹笋材两用林有害生物的科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