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长工精神”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长工,在中国现代史中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参加过五四运动、出过洋、留过学、当过教书先生,他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参与者。在我党我军建设中,做出了许许多多开创性的工作。
其他文献
@@海洋地质调查信息化是提高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和成果服务能力的基础保障,其中海洋地质数据库建设是海洋地质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数据基础,是提高已有海洋地质工作成果资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海洋地质工作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
@@俄罗斯地质资料的管理包括建立、管理和组织使用联邦级和地方级信息库中的国家地质信息资源;地下资源使用的信息保障。在联邦层面上,具体对地质资料行政管理的联邦机构是俄联邦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
@@美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由政府组织;教育、研究系统的信息服务机构;公司、企业的信息服务机构和各种独立经营的私人信息机构。在这些机构中,美国地调局(USGS)是美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主要机构。
@@从2008年末至2010年初,参加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地质学会主持,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和徐霞客研究分会承担的“中国地质学学科史研究”项目。在与项目组同事的共同探讨中,对中国地质学学科发展的一些特点有一些初步认识。乘这次地质学史年会的机会,提出来向大家求教。
@@在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中,许杰可算一位独树一帜的人物,他集革命宿将、学术权威、政府高官于一身。他在近一个世纪、跨越两个时代的六十多年里,始终坚持不渝地为革命事业与地质事业奔波、追求、奋进,取得了双丰收的硕果,殊为难能可贵。
@@中国勘查地球化学60年的发展紧随新中国的建设,经历了从初创、探索、发展、繁荣到走向辉煌的历程。60年来经前后几代数万计的中国化探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考察了全国的每一寸山川和国士,创造了丰功伟绩。
@@卓越的地质科学大师黄汲清院士离开我们已整整15年了,但他的伟业丰功,永垂科学史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汲清先生出身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小地主家庭。少幼聪颖好学,成绩名列前矛。而且,他思想先进,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他在成都四川省立联合中学、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和北京大学地质系读书时,都积极参加了学生爱国进步活动。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还是意气风发的中青年地质工作者时,王鸿祯先生就已经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了,是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得到先生的热情鼓励,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地质工作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勇气,并鼓舞着我们奋勇向前,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科学的基本特点是探索,没有探索和创新,科学就失去了灵魂。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应当允许各种思想露头并展开交锋。上天有路,入地无门。困难不能成为消极退缩的理由,地球系统的复杂性虽使人们难以准确识别地下发生的各种现象,但在这扇门紧闭的同时,各种地质物理现象所特有的间接证据,却为世人开启了另一扇认清地震实质的窗口,使我们完全有可能捅破“地下的不可入性”这一窗纸。
@@对自然科学的深入探索,使人类认识并掌握了众多自然现象的客观规律,这本身又进一步促进了对大自然的纵深理解。想要探寻地震的真实成因,必然要了解前人、今人所提出的各种理论假说,并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为什么会提出这种观点和该观点成立与否的依据。这其中,最不能绕开的便是“弹性回跳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