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城镇化规模与质量是城镇化进程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在构建城镇化规模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耦合度模型、协调性模型等方法,对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山东省的城镇化规模与质量协调耦合度均未达到理想的协调耦合状态,基本都处在磨合阶段:城镇化质量和规模不协调的原因大多是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规模:全省17地市的城镇化规模和质量的协调耦合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东、中、西三阶梯的时空分布格局:虽然各城市的城镇化规模与质量的协调耦合水平都是逐年提高的,但提高的步伐有快有慢,时空格局在不断变化.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应树立正确的城镇化发展观,深刻领会“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充分理解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内在联系,最终真正达到“人的城镇化”这一根本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将青岛、济南市建成山东省的两大核心,增强其辐射能力,做好核心城市腹地中小城镇建设,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并积极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都市圈和鲁南城镇带的建设,城市群内实现核心城市高就业机会和中小城镇低生活成本等优势互补的合理城镇布局。认清山东省城镇化现状。充分借鉴世界的城镇化经验。对处在城镇化规模与质量协调耦合度第一阶梯的东部城市,应该继续保持质量改善与规模建设齐头并进的步伐,发挥其示范作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对于处在城镇化规模与质量协调耦合度第二阶梯的中部城市,大都存在着质量滞后的问题,今后应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增强城镇地域对人口、经济、良好人居环境的承载能力。对处在城镇化规模与质量协调耦合度第三阶梯的西部城市,除上文已分析的东营外,其他城市应该重点提高城市的规模,尤其是经济规模,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高新产业,以产业带动“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