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尾白虾优质种苗扩繁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第十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暨2016年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g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尾白虾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快、肉质好、经济价值高,养殖经济效益可观,是非常有潜力的虾类增养殖品种,但其养殖规模和产量的提高受优质苗种供应的限制明显。为摆脱目前苗种供应靠天吃饭的尴尬,脊尾白虾优质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系统研究了脊尾白虾的繁殖生物学和影响早期发育的限制性因子,并开发了脊尾白虾两段式人工育苗技术和家系选育技术,初步解决了脊尾白虾的苗种供应问题。主要的技术进展如下:(1)建立了脊尾白虾性别鉴定的快捷方法、确定了其群体性比变化规律、生殖系统的解剖及组织结构,并建立了脊尾白虾性腺发育分期方法;(2)研究了温度、盐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和幼体发育的影响,并确定了脊尾白虾人工育苗阶段的最适环境因子;(3)研究了饥饿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的影响,确定了其半数不可恢复点(PNR50)及半数营养储存饱和点(PRS50),为脊尾白虾人工育苗中的投饵提供了参考资料;(4)建立了脊尾白虾的非繁殖期人工促熟及小群体亲本同步化建系技术,为将脊尾白虾开发为甲壳动物研究的模式动物及一年多代选育打下了基础;(5)建立并标准化了脊尾白虾两段式人工育苗方法;(6)经过4代选育,脊尾白虾的生长和抗逆性状得到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为脊尾白虾的苗种培育、人工选育等提供基础数据和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用鳗鲡残饵粪便为原料培养形成的生物絮凝体作为卤虫的饵料,设置四个投喂机制喂养卤虫,分别为完全投喂小球藻(1),完全投喂絮体(2)和不同比例混合投喂小球藻和絮体(3),(4),结果表明:卤虫的存活率(1)和(4)显著高于(2)和(3),(3)体长最长产量也最高,分别为10.02±2.44 mm和3.2±0.40 g/L;营养组分中,(2),(3)和(4)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91.22±30.15 g
引起水产养殖动物脂肪肝的因素有:环境胁迫、营养素失衡、物种因素、遗传和变异及生理、病理因素,等。其中,营养素失衡是诱发水产养殖动物脂肪肝的主要诱因。脂肪肝的发生会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摄食率下降,免疫机能降低,进而引起生长性能下降,养殖成本升高,水产品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建立有效的脂肪肝评定机制,选择合理的降脂因子,在水产动物养殖中非常重要。鱼虾4号和桑普力康(可利康)为L-肉碱的复合产品,对多种水
会议
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 is a widely distributed economically and ecologically important shrimp species,which is endangered in China.Sequence analysis of 16s rRNA and control region (CR) fragments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has higher commercial value as food source than any other species of Eriocheir in china.This study assesses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ntrol levels of inbreed
Precocity is a commonly occurred phenomenon among farmed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This study compare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offspring quality,proximate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
A knowledge of genetic variations between quantitative traits (especially those of economic relevancy) will be essential prior to formulating breeding schem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growth in P.clarki
迄今为止,脊椎动物哺乳类中已报道过的Toll样受体(TLRs)已多达13种,且每一种TLR都有其特异识别的病原菌:TLR3特异识别双链RNA病毒;TLR4则特异识别脂多糖.无脊椎动物中除果蝇的TLRs报道较多之外(9种),其他物种目前研究较为稀少,如凡纳滨对虾中只发现有4中TLRs,而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中目前只报道过一种TLR(AEX20238.1).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中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蟹类,长期以来,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新品种选育多基于群体选育方式.家系选育也是人工培育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因在家系选育过程中,为科学评估各家系选育指标,需在幼蟹阶段甚至大眼幼体阶段开始进行同池混养以减少环境差异造成的影响,各家系的有效鉴定成为家系选育的难题.过小的幼体蜕壳频繁,常见的物理标记难以凑效,基于DNA的微卫星分子
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是我国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主要产区,均存在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本研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和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探讨了三水系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 表明:(1)在COⅠ基因序列(653bp)中,含有69个变异位点(V)和36个简约信息位点(P),A+T的含量明显高于C+G,表现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6
河蟹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名优水产品,其养殖产业也是江苏省淡水渔业的支柱产业。本文从江苏省河蟹产业的苗种繁育、蟹种培育、成蟹养殖、市场销售、极端天气以及病害影响等方面总结了现状和特征,并对江苏省河蟹繁育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良种覆盖率低、优质蟹种供不应求,大规格商品蟹比例下降,养殖成本攀高,极端天气与水瘪子病害影响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