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21”特大暴雨云微物理过程和潜热效应模拟研究

来源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a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主要研究冷锋前暖区降水阶段和冷锋降水阶段的云微物理过程和潜热的加热冷却效应,并分析他们对这次暴雨发展的热力作用和降水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个降水阶段的主要微物理过程均以冷云过程为主,暖云过程为辅;暖区降水阶段的各微物理转化总量和转化速率远大于冷锋降水阶段;(2)雨水转化总量的72.6%来自于暖区降水阶段,而冷区降水阶段仅贡献27.4%.
其他文献
利用DTCorSSH卫星测高数据文件中内置的地球物理改正项,结合更符合本文研究实际的海潮模型,对9类测高卫星共计20年的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研究了一种新的确定卫星测高数据参考轨迹的方法,基于该方法研究了共线平均技术,削弱了测高卫星内部的短波误差;利用多卫星搭建固定框架的技术,改进了传统的交叉点平差,使得交叉点平差更为彻底、更适合本文研究区域;研究了基于沿轨迹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垂线偏差求解方法,为了简化
本文利用耦合的大气-地面气候反馈-响应分析方法(CFRAM)分析了FGOALS-s2 中地面温度的误差。通过定义FGOALS-s2 模拟的1979-2005 年地面温度气候态与ERA-Interim 再分析资料的差值为地面温度误差,CFRAM 方法将其分解为来自辐射过程和非辐射过程的两部分。辐射过程包括臭氧、水汽、云和地表反照率反馈过程,非辐射过程包括地表感热通量、地表潜热通量、地面动力过程和大气
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变化越来越剧烈,使得水文循环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水文序列不再满足一致性要求,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问题,即为水文变异问题。对于发生水文变异的主因,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但不同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不同,甚至差异很大。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建设规模庞大,施工成本高。为了能够有效减少人力物力浪费,准确锁定引起上海市水文变异的重
本研究采用约10公里高精度降水网格观测数据和第五阶段国际地球系统耦合模型比较计划(CMIP5)模拟结果建立统计降尺度回归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黄土高原未来降水进行预报。该降尺度过程不但产生了高精度模拟和预报结果,而且对动力模型的系统误差做了最大程度的校准。以上述高精度降尺度的结果为基础,对黄土高原历史和未来的降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首先,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量化黄土高原的极端降水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有机碳库,其有机碳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碳储量的2-3倍,更是全球大气碳储量的2倍多。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任何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大气中CO2浓度的显著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因此,查明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不仅对于研究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物质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Future chang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due to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and climate are subject to a large degree of uncertainties,especially for vegetation in the Tropics.In this stu
概化的等比假说是基于径流曲线数(SCS)法中模拟事件尺度下的地表径流的等比假说提出的.Budyko形式的模型适用于模拟多年平均的流域水量平衡,基于概化的等比假说一参数的Budyko形式的模型已被推导.该研究通过进一步将概化的等比假说运用到两个阶段的降雨划分中从而推导出四参数Budyko形式的方程.第一阶段,降雨首先被划分为地表径流量和总增湿量.第二阶段,总增湿量被划分为地下径流量和蒸发量.方程中的
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对亚洲夏季季风乃至北半球的环流系统都有重要的影响。土壤水分对于高原上的水能循环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数值模型中通常会高估高原上土壤水分。本研究使用陆面同化系统的土壤水分产品为数值模型 (WRF-ARW) 提供每日更新下垫面土壤水分条件,使用两套积云对流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了2003年的五月份到八月份。模拟结果显示,两套参数化方案的模拟中,更新土壤水分的试验能够减少模型对降水模拟的误
RegCM4中存在多种积云对流,陆面过程和海表通量方案.这些方案对该模式的模拟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采用不同的积云对流(包括Emanuel方案和Grell方案,其中Grell方案又有2中不同的闭合方法可选),陆面过程(BATS方案和CLM方案)和海表通量方案(Zeng1方案、Zeng2方案和BATS1e方案),本研究探讨了西北太平洋区域RegCM4降水模拟对这些方案的敏感性.模拟结果表明:无论
会议
随着高分辨率雷达卫星TerraSAR,COSMO卫星提供的海量SAR数据,雷达干涉测量时序分析技术和方法逐渐面向大型的人工建筑物。大多数中小水库都是土石结构的坝体,存在坝体渗水和变形的隐患。水库坝体水泥表面的坝顶、迎水面以及覆盖稀疏草地的背水面都缺乏较为稳定的永久散射体,很难应用传统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 InSAR)技术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