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份淡、海水鱼香港海鸥型菌污染状况研究

来源 :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h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掌握浙江省海、淡水鱼中香港海鸥型菌污染状况,为防止食源性香港海鸥型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改良头孢哌酮麦康凯琼脂分离、API 20NE鉴定香港海鸥型菌。K-B纸片扩散法作耐药性测定。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并与香港海鸥型菌HKU1株开展同源性比较。 结果:369份样品检出香港海鸥型菌18株,阳性率为4.88%,其中,鲤鱼检出率为25.00%,草鱼的阳性率为10.26%,海水鱼以及鲫鱼、鲢鱼、扁鱼等淡水鱼未分离到本菌;分离的香港海鸥型菌16S rDNA序列与HKU1株仅相差1~2个碱基,同源性在99.6%~100.0%之间;18株菌对头孢拉定、万古霉素、甲硝唑、克林霉素、头孢哌酮完全耐药,对红霉素、亚胺培南、克拉霉素、氨曲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三甲氧苄氨嘧啶、四环素、氯霉素、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完全敏感,对头孢噻吩、胺苄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分别为83.33%、61.11%和5.56%。 结论:浙江省存在香港海鸥型菌污染源,建议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大这类产品的管理力度,防止香港海鸥型菌病在我省的发生和传播。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行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和对机体的损伤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45例因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而行脾切除患者的肝功能、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白细胞(WBC)的变化,其中LS 20例,OS 25例。收集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安全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共51例,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0例,双侧斜疝5例,腹股沟直疝6例。结果:5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5±12.6(46~10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1.3(2~6)天.未发生阴囊血肿、水肿,切
肥胖是全球的高发病之一,它可引起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特别是肥胖到达病态性肥胖(morbid obesity)时死亡率会呈现急剧增加的曲线.内科治疗(饮食、药物及运动治疗)被认为是肥胖症的基础疗法,对于病态肥胖,95%左右的患者难以保持长期满意的疗效,此类病人往往需要施行减重手术治疗.本文综述了减重手术的适应症,术式演变和并发症,治疗病态肥胖症的疗效评
目的:观察经皮注射胶原酶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3例行经皮椎间孔穿刺,硬膜前间隙椎间盘突出部位胶原酶注射溶解治疗;89例在上述治疗的同时联合椎间盘内穿刺胶原酶注射溶解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492例经3~42个月随访,优213例,良232例,可28例,差19例。优良率90.44%。结论:经皮注射胶原酶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目的:报告并总结腹腔镜下巨大陈旧性创伤性膈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查阅2002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中、外文文献资料,按陈旧性创伤性膈疝长径大于8cm被定义为巨大膈疝,腹腔镜巨大陈旧性创伤性膈疝修补术4例,以及我院近期开展的1例,共5例。男4例,女1例;左膈疝3例,右膈疝1例,Bochdalek疝1例;补片修补4例,直接缝合1例;膈疝大小9~15cm.术后胸腔闭式引流2例。结果:5例均顺利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影响因素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8月至2007年3月55例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中53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腹腔镜脾切除取出脾脏后脾窝渗血中转开腹小切口脾窝止血,腹腔镜手术成功率达96.4%。手术时间50~18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10~600ml,平均120ml.术中切除副脾12个,同时行胆囊切除2例,肝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6年9月我院行LDP1例进行报告,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评估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价值。结果:我院1例病人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0min,出血量150ml,术后住院时间10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国内共报道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21例,手术时间95~46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肝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6例复发性肝外胆管结石经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DE)、T字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3~12个月,平均9个月.结果: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术后恢复肠道功能12~48h,平均24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6~24h,平均16h;术后
目的:建立载体法筛选人巨细胞病毒UL54基因小干扰RNA靶位的体系。方法:利用质粒pAVU6+27,设计并构建6个shRNA表达载体(psiUL54-1~6),与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UL54S1-EGFP、pUL54S2-EGFP共转染AD293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荧光表达情况,RT-PCR法分析UL54S1/UL54S2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并通过流式细胞仪评价siRNA对融合蛋白的
目的:建立霍乱弧菌溶血素基因(hly)PCR检测方法,测序,分析霍乱弧菌溶血素基因多态性。方法:设计了霍乱弧菌溶血素特异性引物,建立霍乱弧菌溶血素的PCR检测方法,扩增溶血素全基因;对霍乱弧菌溶血素全基因测序,序列比对。结果:建立的霍乱弧菌溶血素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霍乱弧菌溶血素全基因序列分析表明,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弧菌N16961(第七次大流行代表株)100%同源,而非O1非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