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铅矿在氯化钠溶液中浸出的SEM及XPS研究

来源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盐酸溶液中,采用两矿法浸出方铅矿,方铅矿的浸出率较低.利用SEM检测以及光电子能谱分析方法对加入氯化钠后盐酸溶液中方铅矿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方铅矿—软锰矿两矿法浸出工艺中,方铅矿浸出率较低的原因是由于方铅矿反应生成的不溶于水的PbCl2膜层附着于矿物颗粒的表面,阻碍了方铅矿和软锰矿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继续进行.本文由此提出在反应开始时加入氯化钠的工艺,使得方铅矿的浸出率由无氯化钠时的45%提高到加入氯化钠后的98%.
其他文献
将拜耳赤泥作为SO2废气的脱硫剂,脱硫效率高、脱硫量大、流程简单.实验结果表明,影响SO2吸收效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赤泥液固比、鼓风量、吸收温度,同时得出拜耳赤泥吸收二氧化硫最佳工艺条件,即赤泥液固比:7/1、鼓风量:0.4 m3/h、吸收温度:65℃,理论最佳吸收率为98.51%.
对镁合金传统化学镀工艺进行了改进,避免了氢氟酸和六价铬等有毒物质.采用化学镀方法, 在AZ31镁合金上获得了Ni-P-PTFE化学复合镀层,并研究了络合剂对镀液性能以及镀液中PTFE含量对复合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获得的Ni-P-PTFE镀层均匀、致密,耐蚀性与Ni-P镀层相当,对镁合金可以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复合的PTFE颗粒起到了明显的润滑、减摩作用,PTFE颗粒的复合可以提高化学镀层的耐磨
论文对满足低温退火工艺要求的极低碳IF钢中碳含量的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在RH真空脱碳前期采用顶枪供氧强制脱碳、钢包底吹氩技术以及低碳区真空喷粉脱碳的一系列工艺技术,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技术可以使极低碳IF钢中碳含量稳定达到10ppm以下,满足了低温退火工艺的要求.
采用化学沉淀和TBP萃取相结合工艺对贵州某磷肥厂湿法磷酸作了探索性净化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净化后产品酸浓度:85酸≥62%P2O5,75酸≥55%P2O5;精制酸收率:≥80%;粗磷酸利用率:≥98%,溶剂损耗:≤4‰,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外的技术水平,质量达到了工业级磷酸标(GB2091-1992).
研究碘离子在适量亚硝酸存在的稀硝酸溶液中催化硫氰酸铁褪色速度与碘离子的浓度的线性关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湿法磷酸微量碘含量的方法,测定结果与传统分析吻合很好,方法简便快速,能充分满足实验研究控制分析要求.
采用硫酸萃取某反浮选磷精矿,在实验所定工艺条件下,该反浮选磷精矿中的碘主要存在磷酸中,约8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碘在烟气、磷酸和磷石膏三相中的分布与磷酸萃取工艺及工艺参数的选取关联.在实验控制的参数条件下,反应温度、液固比和系统负压对碘在三相中的分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综合利用该矿中伴生的极低品位碘资源有较大实用意义.
对采用化学沉淀法脱氟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了碘溶液中氟含量与pH值和Ca2+浓度的函数关系,推导出了理想状态下化学沉淀法脱氟处理过程中液相氟含量的计算公式.实验结果表明,该计算公式可以满足分析要求.实验还发现:当pH=5~6且脱氟后溶液中[Ca2+]>200 mg/L时,高氟碘液的脱氟效率和经济性都较高.
提出了用软锰矿做氧化剂从硫化铟精矿中直接浸取铟、锌的新工艺,通过试验得出:酸度150g/L,液固比6:1,添加剂0.1 g/100 g精矿,铟精矿锰矿比1:1.25,温度95℃,浸出时间为4 h时,铟的浸出率可达到94%以上,锌的浸出率可达到95%以上.
本文对硫化铟精矿进行加压酸性浸出铟、锌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铟、锌浸出率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精矿粒度-0.037mm≥97%,温度~150℃,总压力1.0~1.2MPa,添加剂(木质磺酸钠)0.2 g,100g精矿,液固比5.5:1,硫酸酸度85 g/L,浸出时间为1.5h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8%以上,铟的浸出率达到89%以上.
采用溶剂热法,以乙醇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醋酸镍制备金属镍粉.对乙醇还原法制备镍粉的反应过程进行了探讨.并将此还原体系用于金属镍包覆复合粉体(SiO2/Ni、碳纤维/Ni)的制备.用XRD,FESEM对产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利用此乙醇还原醋酸镍的方法能够得到镍包覆层均匀致密的复合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