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优势区分析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065781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棉区分布广阔,各地宜棉程度差别很大.从棉花生产和棉区气候条件两方面分析:以单产优势指数、集中度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棉粮单产比指数、棉粮面积比指数对各省区近阶段产棉优势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用前三个指标对各县域进行了优势区分布的分析,得到了我国八大棉花优势省区和400多个棉花优势县;选用合适的气象指标,利用500多个站点的气象资料,根据熟性将全国棉区划为六个大区,在每一个大区内根据不同指标的适宜程度又分为若干个小区.
其他文献
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建了一大批小型基建房式仓(现俗称老式仓房),随着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的建成,老式仓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人们遗忘.但是,无论从粮食收纳、中转、储备的哪个角度来看,新建的高大平房仓容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粮食储量.因此,为了扩大本地区粮食储备量,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自2003年上半年2004年底,江苏泗洪国家粮食储备库将25750t老式仓房进行全方位改造,并且成功地
将楼房仓改造成散装仓,在南方高温高湿的南亚热带季见气候条件下,并无机械通风设备辅助下开展安全水分稻谷的散装保管.通过长期磷化氢密闭熏蒸,抑制粮堆生物活性,实现长期安全保管的目的.
在5℃、20℃、30℃、40℃四种储藏温度下和调质保湿密封恒温与自然通风恒温两种储藏状态的环境条件下,分别对水分为13.0﹪、14.0﹪、15.0﹪左右(±0.1﹪)的"鄂香1号"、"二优培九"、"汕优63"三个不同优劣品种的籼稻谷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验室模拟储藏验,通过每间隔10天对其脂肪酸值、粘度、发芽率、生霉率、含黄率、裂纹率等进行测定,其实验结果表明:稻谷品种愈优,含水量愈高,储藏温度愈高,
分析了高品质双介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宁杂602"的品种特性,显示如下特点:(1)纤维品质特别优,宁杂602的HVICC纤维长度30.3mm,比强度34.3cN·tex,整齐度85.2﹪,伸长率7.1﹪,麦克隆值4.6,反射率77﹪,黄度8.1,纺纱均匀性指数158,可纺60支高品质棉纱.(2)综合抗病虫性能好,接近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对棉铃虫抗性接近高抗、并且高抗红铃虫.(3)产量水平较高,子棉产量
长棉新秀F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棉花专家根据长江流域的气候特点和农民的植棉习惯运用现代育种技术育成的大桃、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棉新品种.其杂交一代长棉新秀F杂交优势突出,表现为大桃、优质、多抗、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黄萎病指27.6,易坐桃,吐絮畅,丰产性稳定.
2003年山东棉价上涨,植棉效益提高,拉动2004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棉花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对产销形势进行了预测,初步得出了2004年棉花供需矛盾将有缓解,棉价将比上年下降,但仍能保持在一个理想价位的结论.同时,对山东棉花生产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搞好棉花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对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305株、基因枪轰击法转化获得的57株及少量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植株的T代的花铃期叶片的Bt毒蛋白进行了ELISA测定,同时结合棉铃虫抗性生物鉴定和分子检测等手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转化植株间的表达量差异很大,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转化群体的Bt阳性率约67﹪,30.8﹪的植株具有较强棉铃虫抗性;基因枪轰击转化群体的阳性率为74.8﹪,31.6﹪的植株具有较强抗性.同时还发现,不同
通过对植物中已知巯基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的保守性分析,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陆地棉栽培种中棉所29cDNA中克隆出一条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片段,经测序和对测序结果在有关数据库中检索分析,发现该片段与一条中棉EST及一条雷蒙德氏棉cDNA同源性高达96%.三者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达100%.在此基础上对EST阅读框进行了搜索并分析了棉巯基蛋白酶抑制剂氨基酸的全序列及其与其他几种巯基蛋白
以两个陆地棉品种中棉所36×TM-1的207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筛选出73个多态性引物,25个SSR标记、35个RAPD标记和13个SRAP标记,构建了第一张以研究短季棉为主的包含43个标记,标记间的最小遗传距离为¨.8cM,最大遗传距离为48.9cM,总长1174.0cM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棉花基因组总长度的23.48%.检测到与短季棉早熟性状相关的12个QTLs,其中有8个QTLs呈簇分布在
从类黄酮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出发,以棉花、拟南芥、矮牵牛等植物花色苷合成关键酶的EST(表达序列标签)和cDNA进行了引物的设计,并和根据pre-mRNA剪接保守区设计的通用引物(共4条)在不同纤维色泽的棉花中进行了扩增,进行了关键酶基因结构差异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