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形地理实体与广义函数

来源 :第三届地理信息系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的地理实体往往具有非流形特征,比如几个平面共享一条直线或者一个点。这些地理实体难以采用统一的数学表达式对其加以描述,亦不满足流形的要求。后者是一般的几何应用所需要的几何性质(工业设计、曲面造型、...)。近来发展了包腔理论,随之又出现包腔复形理论。这些理论能表达任意复杂的非流形地理实体,但是这仅仅是纯数学象,缺乏可操作性,既不便于实体建模也不便于空间分析,离使用还有很大差距。通过观察发现,非流形实体只在特别的局部具有非流形特征,其他区域具备流形特征。这里认为非流形特征是一种空间突变,具有物理学的δ函数性质。后者可表达局部可积的空间性质,正好对应非流形的空间突变,故认为可以采用δ函数来描述非流形几何,从而可以用广义函数为工具,更为深入、系统地对非流形几何进行研究。广义函数理论在物理学上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而且可操作性强,可以作为地理实体建模和分析的很好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对漯河市沙澧河流域气象中心整体防雷方案设计工程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沙澧河流域气象中心的防雷建设内容,分析了保护对象的具体设计要求,及雷达机房屏蔽要求,并对综合布线的设计情况做一综述,对信号系统的电涌防护设计、等电位连接、防静电及接地等进行了阐述。
本文介绍了漯河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雷暴的年变化特点及雷暴的月、日变化特点,并对近几年雷电灾害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对雷电重点防护区域和时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雷电灾害的防御措施:完善防雷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防雷宣传工作;加大防雷检测的力度和广度。
本文通过一项防雷工程设计中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的事例,分析了避雷针对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的影响。现对案例中建筑物等效面积的计算方法、建筑物等效面积正确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由上述案例分析,产生了几点思考:现代防雷在不少地方正步入一种误区;避雷针过时了吗;判定建筑物防雷类别时应把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当作一个整体考虑。
接地网长期埋在地下,尤其是电阻率低的地方,一般都是比较潮湿并且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的电解质、酸、盐等成份,这些水分和电解物质对接地体会产生腐蚀作用。本文对电解现象和腐蚀、阴极保护原理、阴极保护装置的应用以及阴极保护装置的检测进行了讨论。
本文对金属屋面建筑物的防雷问题进行了探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建筑物采用金属板做屋顶面,即用金属薄板代替传统的屋面材料。这种屋面具有保温性能好、自重轻、防水性能好的特点,同时使整个建筑物能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防止建筑物内的弱电系统受到外部其他信号的干扰。但金属板屋面的特点,也使得它容易遭受雷击,所以在防雷方面则比其他型式的建筑物要求高。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设备越来越多,这些设备一般工作电压较低,耐压水平也很低,当受到雷电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的袭击时,遭遇破坏和干扰影响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在屏蔽、合理布线的基础上,加装浪涌保护器SPD是一个很常见的措施,而SPD的级间配合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防雷效果好坏。本文对级间SPD的选择要求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级间SPD的能量配合措施,对不同类型的SPD间的能量配合
避雷带是常用的一种直击雷防护措施,在GB50057中规定了避雷带的制作材料、网格大小、引下线间距等相关参数,但没有具体规定避雷带在屋顶上的具体安装高度,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避雷带的安装高度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出于美观或者施工方便的考虑,有些施工单位将避雷带紧贴在屋面上,有的甚至将其暗敷在水泥墙体中。本文对避雷带安装高度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从八十年代开始,建筑物屋面“安装暗敷避雷带”的设计盛行,但从建筑物遭受雷击的近几年来看,因安装暗敷避雷带而发生雷击损坏建筑物的现象屡次发生。本文提出了对暗敷避雷带能否使用存在的争议,对保护范围不足、暗敷避雷带的埋设要求高、暗敷避雷带不是接闪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文介绍了宝鸡防雷减灾工作的发展思路,并对宝鸡防雷减灾工作的实施进行了探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宝鸡防雷减灾工作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展,从当初的对常规建筑物的防雷检测发展到现在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防静电检测以及对计算机场地的防雷检测、新建建筑物防雷施工图审查及竣工检测验收、防雷工程设计、施工和安装工作。在对社会付出劳动和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宝鸡的经济效益在逐年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宝
我国是矿产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种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大幅增加,资源约束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提高国内对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地质勘查作为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在资源勘查开发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在新的科技环境下实现地质勘查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