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化学标记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检测微量的5-醛基胞嘧啶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它能够使得基因功能发生改变,这些改变能够随着基因的复制遗传给子代.DNA甲基化转移酶家族(DNMTs)能将正常的胞嘧啶甲基化形成5mC(5-甲基胞嘧啶),5mC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研究者们还发现5mC还能发生去甲基化1,Tet蛋白能够将5mC逐步氧化成5hmC(5-羟甲基胞嘧啶)、5fC(5-醛基胞嘧啶)、5caC(5-羧基胞嘧啶),这些修饰在体内的含量依次减少,其中5fC还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小鼠胚胎干细胞和胚体细胞中2.
其他文献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而控制NOx 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氨气选择催化还原(NH3-SCR)脱硝技术。目前,商用SCR 催化剂面临活性温度高,抗中毒能力差,具有生物毒性等缺点,因此,发展无钒SCR 催化剂成为现在研究热点。
Chlori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CVOCs)are very hazardous due to their special molecular structure similar to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PCDDs)[1].
炭烟催化燃烧反应是典型的固(炭烟颗粒)—固(催化剂)—气(O2)多相催化反应[1],高活性炭烟燃烧催化剂的设计应该遵循能够提供良好的固—固接触与强活化氧能力相结合的设计思路。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已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与生产,其中氮氧化物(NOx)的控制已经成为大气环境保护的重点,如何高效脱除废气中氮氧化物已成为研究焦点和热点。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CO2含量逐年升高,温室效应也逐渐加剧[1]。而人为产生的CO2主要来源于燃煤电厂尾气未经脱碳处理的直接排放。化学吸收法是目前燃烧后捕集CO2技术中最常用也是最成熟的一种工业方法,但是传统的吸收工艺存在再生能耗过高、吸收性能不足的缺陷。双相吸收工艺是新型CO2吸收开发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钢铁烧结、焦化和垃圾焚烧等烟气中含有大量的NOx和二噁英等污染物,开发同时去除两种污染物的技术仍然具有挑战性[1]。含氯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VOCs)是环境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二噁英是一类毒性很强的CVOCs,严重污染环境,对人体有致癌作用[2]。
铅是地球上分布广泛、含量丰富的环境有毒污染物之一,环境中铅污染主要来自矿山开采、金属冶炼与精炼、汽车尾气、油漆、涂料和煤燃烧等。
三磷酸腺苷(ATP)是重要的能量代谢物质,所有生物活动都需要能量转运的参与,细胞内能量补充主要依赖于线粒体合成的ATP[1]。
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的暴露可能会导致DNA 表观遗传修饰发生改变。例如,部分环境小分子可诱导细胞内胞5-甲基胞嘧啶(5mC)及其氧化衍生物5-羟甲基胞嘧啶(5hmC)、5-醛基胞嘧啶(5fC)以及5-羧基胞嘧啶(5CaC)的生成,影响其在细胞内的水平和分布。
DNA N6-甲基腺嘌呤(6mA)是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在细菌的限制-修复系统,转录调控,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