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丹参酮胶囊人体药代动力学

来源 :2016第九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y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进行单剂量和多剂量的丹参酮胶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丹参酮胶囊1g(0.25g/粒),分点采集血样,同批次受试者每日3次每次1g口服丹参酮胶囊共10d,最后一天口服丹参酮胶囊1g,分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受试者血浆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浓度,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单次给药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1.38,10.15,26.95 ng·mL-1;tmax分别为4.22,3.63,3.50 h;t1/2分别为8.92,9.46,10.47 h;AUC0~24分别为61.18,51.31,146.38 ng·h·mL-1;AUC0~∞分别为71.14,71.43,178.02 ng·h·mL-1.多次给药达稳态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药代动力学参数:Cssmax分别为41.70,15.11,22.78ng·mL-1;Cssmin分别为4.82,2.18,1.21 ng·mL-1;tmax分别为3.08,3.38,4.00 h;t1/2分别为9.85,8.85,6.74 h;AUC0~24分别为300.25,150.31,166.63 ng·h·mL-1.结论:丹参酮胶囊多次用药后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在体内有蓄积,隐丹参酮则无明显蓄积现象.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中药药性理论升降浮沉的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并展望其研究方法,升降浮沉是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部分,是中药趋向性与作用的概况,其中升与降相应,浮与沉相应。现代归纳为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即向内收敛,趋向于内。中药的这种趋向性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疾病在病机或症状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审势择药,从
目的 由于重楼和拳参属于不同生物学分类,若以草河车为名,在查阅古籍、临床用药、中药调剂等方面存在分歧和混淆,本文旨在通过查阅医学典籍,正本清源,对重楼和拳参的中药名称进行释名,推测出“草河车”同时作为重楼和拳参的别名的原因。方法 查阅医学典籍,检索《中华医典》中含有重楼、拳参、草河车字段的书籍,阅读并引用原文,按时间顺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代中药专著记载的含有重楼和拳参原文的文献,对两味中药名称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抗炎抗氧化的药效学作用.方法:21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7只.造模12周期间,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饲料以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改良高脂饲料配方为:83.25%基础饲料、10%猪油、1.5%胆固醇、5%蔗糖、0.2%脱氧胆酸钠、 0.05%丙硫氧嘧啶).从第7周开始,按75mg·kg-1·d
梳理传统中药药物警戒思想可以发现,其以“效-毒”关系为核心,中药之“效”与“毒”既可以相互转化,又存在对立关系。中药的“效-毒”关系受中药自身、临床应用以及患者机体三方面因素影响,临床应用过程应辨证看待中药的“效-毒”,才能保障合理用药。
目的:总结介绍近年来代谢组学在肝郁证研究中的应用,为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及肝郁证实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以代谢组学和肝郁证为关键词,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近十年来代谢组学在肝郁证候研究中应用的文献,对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代谢组学能够揭示中医药治疗疾病过程中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所发生变化和代谢通路及途径的改变,指出肝郁证候模型与对照组大鼠代谢组分间的明显差异,从整体角度研究生物体的
决明子作为我国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之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习惯性便秘等疾病,疗效显著,历来普遍认为其无毒。然而随着药理学研究不断进展,蒽醌类药物毒副作用逐渐为人所知,决明子作为蒽醌类常用中草药,其毒性也不断引起人们关注。本综述通过分析决明子及其主要毒性成分的相关实验研究与文献报道,总结了决明子毒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决明子安全、合理的临床应用及毒理研究的深入探讨提
文章通过查阅收集、归纳汇总与连翘相关的文献资料,综述近几年连翘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发现连翘含多种化学成分,包括苯乙醇苷类、木脂素类、挥发油类等;其药理作用广泛,包括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抗氧化、保肝等;并对连翘后续研究思路提出展望,旨在对连翘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文献支持及思路。
目的:观察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第二信使环核苷酸(cAMP、cGMP)含量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肝郁模型,用糖水消耗实验,敞箱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cAMP、cG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糖水消耗量明显下降(P<0.001或P<0.05),敞箱实验水平运
目的:研究远志各成分在大鼠体内吸收、代谢、清除,分析远志碱水解产物所含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深入阐释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DAD法,测定远志中细叶远志皂苷(TF),远志(咄)酮Ⅲ(PT),3,6-二芥子酰基蔗糖(DS),3,4,5-三甲氧基肉桂酸(TA)及4-甲氧基肉桂酸(MA)的含量,计算各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血药浓度。
目的:研究厚朴远志组分配伍前后二者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DAD法测定厚朴中和厚朴酚(HN)与厚朴酚(MN),远志中细叶远志皂苷(TF)、3,4,5-三甲氧基肉桂酸(TA)及4-甲氧基肉桂酸(MA)大鼠的血药浓度.结果:和厚朴酚的Cmax、AUC(0~n)、AUC(0~∞)、V/F和CL/F值极显著性低于配伍前(P<0.01),而Tmax值极显著性高于配伍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