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減城鄉數位落差--以雲林科技大學社區數位發展研究中心執行經驗為例

来源 :第三届空间设计学术论文及设计作品发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位科技的应用是新时代人类生活的趋势,有效利用数位科技对个人及社、整体的发展都可能达成显着的提升,因此“数位台湾”也成为我国政府近年来的重大政策,教育部“创造偏乡数位机会中心”即是其一,数位机会中心的成立让偏乡民众可以学习数位科技,强化数位知识进一步提升社区生活品质,缩减数位落差。云林科技大学以在地优势及丰富的数位资源成立“社区数位发展研究中心”并承接教育部“九十四年创造偏乡数位机会中心辅导计书”协助推动专案执行。本文以专案执行的角度,以真正操作本专案的经验,探讨云科大社区数位发展研究中心在执行“创造偏乡数位机会中心”专案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及解决方式。本文对实际在社区执行的状况进行说明、分析及检讨,提出以下四项探讨议题:(1)机会中心的定位(2)不同单位对机会中心的期许与落差(3)社区专员的定位(4)机会中心的永续经营。从实际操作的经验发现,由于专案执行时间不足一年,原有政策及目标的设定具有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因此,在各方面存在着操作上的困境,包括妇女数位学习的家庭限制、社区数位机会中心持续经营的条件不足、电子商务的产业链结不全等,与达成缩减城乡数位落差的理想仍有距离。本文以操作专案的经验作为主要研究探讨方向,整理在过程中实际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处理最后并发展出一套策略机制。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风就一直在人门居住的环境里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居住在台湾的都市居民而言风更是不可缺少的,以适当的风来洗涤放松身心灵,更是受到大众欢迎,早期的艺术空间大多未考应风可以搭配运用,或无法控制风的特性,导致风量过大或小不适合场景而影响艺术空间的品质。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准提升后情况大有改善,不仅在创造性与艺术性甚至在技术性也有所突破,欧美各国景观公共艺术空间观念已深植人心,都会中到处可见,由水、风等不同
在行政院持续推动“六星计划”,各县市机关整合各方资源运用,地方政府积极展开全方位推动,促进多元化发展,而都市他与现代化的反省使人门开始注意到生活文化的品质,展开了“社区总体营造”的运动,成为影响最深远的活动。近年,专业团队积极参与社区营造工作,为社区营造注入活力,而社区营造观点是希望民间能自发性的,再争取政府部门支援,但是理想与实际仍有落差,其中在社区环境中,过去推动各项公共工程,而轻忽到生态环境
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资讯藉由网路的传递,使得知识暴增,学习的时间和距离缩短;而教育改革的步伐也不断向前迈进,开放式教育、校园环境、教室布置…等,强调的不只是实用、美观,而是“教化”的功能。尤其是“教学步道”的规划与设计,可充分、适当的运用学校任何角落,让学生经由探索、亲身体验的活动,在没有压力下自发性的学习,提升学生多元智慧与创新的能力,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更良好、更舒适的学习环境,也使“境教”的
“观光客倍增计划”是行政院“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书”中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着眼于台湾优质的观光资源,希望藉由游客满意度的大幅提升,展现台湾观光产业的优势。其中屏鹅公路水底寮至恒春路段之旅游廊道为该计划“恒春旅游线”道路景观改善之重要项目之一,预期效益为建构南台湾的国际旅游环境,带动南部观光产业的发展。本研究系藉由“恒春旅游线”之屏鹅公路台一线444k~449k枋山乡长约5公里滨海路段,
在台湾,餐饮氛围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在都市化出现一种以精致他的餐饮消费空间,建筑将成为商品化,成为消费社会的一种趋势。在空间设计的表现手法中,表现出营造情境和创造空间形象与氛围,来展现空间设计的一种手法,转换成空间概念表达与说服沟通的一种讯息,呈现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并且我门可以从中发现到,餐饮空间随着时代的变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是一种创造。如何利用餐饮空间中的“氛围”,探讨餐饮空间的想要传达的意
装饰本身有不同材质、颜色、更有千百种花纹、样式可供选择。然而设计史上的先例,在空间中不是过份重视装饰之表现,就是完全忽视它。近代对于维多利亚式过份重视装饰的态度,使得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们决定反其道而行。但到了后现代主义时,建筑师门又将装饰带回空间之中。可见装饰(ormament)视为人类赋予空间意义的一种手段,因此有人说空间风格、特性、意义都是由装饰引伸出来的。 (陈宏忠)持平而言,对于装饰似乎很难
邹族山美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自我觉醒对抗文化入侵的外在力量,在政府施行许多现代他的政策过程中,多元他的价值已快速而显着地改变本地,新的事物像住宅、衣饰、语言充斥在居住的社区邻里中,由整体计画去协助人门重拾原始情感,由参与式设计操作程序与自力自建再塑场所精神。邹族为台湾原住民族群之一,社区传承诸多反映在住居形式与空间秩序的传统法则及社会规范,本地存在因不同地形环境因素及住宅品质,对地方性建筑而言显示
大型零售业从传统百货公司、量贩店到近几年购物中心以主题式设计开发进而带动蓬勃发展,商业空间已不再只是单纯以提供购物为目的,购物中心藉由强调空间设计兼具休闲游憩功能的消费经验,提升不同业态间之市场区隔与创造更高商业附加价值。而消费者置身快速演化的商业发展,对购物体验与空间的互动及设计要求将日趋重视,此与体验经济所强调的创造消费经验价值不谋而合。本研究首先以文献分析购物中心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并以体验经
营房屋营造技术在包浩斯(Bauhaus)现代设计、营建运动影响之下,“机能”所具存的因素(factor)对应关系,让设计技术的操作被对闭在一种创作主体人自决、自律状态,而有别于过去传统时期的实践逻辑。这时候,建筑及其相关设计的良萎,受到社会文化传统的制约力量是较弱的;而实践主体者本身的资质条件和专业执行力,相对之下益显其重要性。这一事实延伸到后工业社会对于日益复杂的建筑与环境设计条件,则突显出设计
堪与学被广泛的运用在“人”与生活环境,从“生”之“杨宅”到“死”之“阴宅”,皆有密切之关系。台湾传统客家伙房于建设时,居住环境与建筑空间,都有一套设计原则,其应具有防御性、针对私密性与生活上之独特性,因此独特性之空间及其使用习惯,建设出与闽式建筑不同营建方式,另一方面客家人受儒家思想、风水与伦理观念影响下,创建出特殊之传统客家伙房居住空间。本研究探讨客家伙房在空间使用上之特殊性,在规划设计上探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