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在皮质-边缘-纹状体神经环路的共同和差异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db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患病率和自杀率均较高的两种精神疾病。在临床上,由于BD处于抑郁相的时间较长,对于以抑郁相为主,没有躁狂发作史的BD鉴别则更为困难,因此两种疾病的鉴别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找到能够鉴别BD和MDD的客观生物学标记,为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既往有大量研究表明边缘一皮质一纹状体神经环路在BD和MDD的发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技术,比较静息状态下双相障碍(bipolar di sorder,BD)患者与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在边缘一皮质一纹状体神经环路的自发活动情况,以期找到鉴别双相障碍与重性抑郁障碍的生物学标记,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名45名BD患者、66名MDD患者以及80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者进行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扫描。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三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DPARSF软件对影像学数据进行预处理,应REST软件包计算出每个受试者的低频振幅数值(ALFF值)。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BD、MDD患者与HC之间的ALFF值差异,并采用post-hoc T检验的方法进行两两组间比较。结果 1、BD、MDD和HC受试者之间ALLF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梭状回、双侧尾状核、双侧杏仁核、右侧颞下回、双侧嗅皮层、双侧壳核、左侧脑岛、左侧额下回岛盖部、左侧颞上回、右侧额上回、右侧眶额回、右侧额中回眶部、右侧额上回内侧、右侧眶额叶内侧、右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额中回、双侧直回、双侧距状回、右侧楔前叶;2、BD和MDD患者ALFF值有相同的增高趋势的脑区:左侧海马、左侧岛叶、左侧尾状核、左侧额下回岛盖部、左侧壳核、左侧梭状回、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杏仁核、左侧嗅皮层、左侧颞上回;3、BD与MDD和HC相比,特征性ALFF值增高的脑区:右侧海马、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梭状回、右侧尾状核、右侧杏仁核、右侧颞下回、右侧嗅皮层、右侧壳核、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眶部、右侧额中回眶部、右侧额上回内侧、右侧眶额叶内侧、右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额中回;特征性ALFF值减低的脑区:双侧舌回、双侧距状沟、右侧楔前叶;4、MDD仅在左侧海马、左侧岛叶、左侧尾状核、左侧额下回岛盖部、左侧壳核、左侧梭状回、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杏仁核、左侧嗅皮层、左侧颞上回的ALFF值显著高于HC,在其他脑区的ALFF值与HC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1、BD、MDD和HC受试者之间在皮质-边缘-纹状体神经环路存在大脑自发活动的显著差异;2、BD和MDD患者在左侧皮质-边缘-纹状体神经环路存在大脑自发活动的共同异常;3、双侧皮质-边缘-纹状体神经环路的大脑自发活动异常可能是BD患者的特异性脑功能改变;4、左侧皮质-边缘-纹状体神经环路的大脑自发活动异常可能是MDD患者的特异性脑功能改变。
其他文献
  Purpose: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edical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surgical accuracy for clinical surgery assisted by 3D printing
会议
  目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大脑疾病,临床表现异质性高,且存在广泛的神经认知功能缺陷,本研究拟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用基于体素的全脑功能连接方法,探索
  目的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研究表明,抑郁障碍存在神经元萎缩,再生障碍,这种变化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下调有关。如何有效
会议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妄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纹状体主要脑区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异常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探索伴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精分患者在执行认知任务时的默认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单相抑郁障碍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发患者61例,双相情感障碍57例,抑郁障
会议
  目的 抑郁障碍(M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关,既往研究提示5-羟色胺受体3B亚基(HTR3B)基因多态性与日本人群
  目的 1.探索在中国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下降的发生率;2.探索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 1.研究对象:此研究是一个大样本横断面研究,筛
  目的 以往研究表明,情绪智力能够预测个体的决策能力,影响工作绩效,提升工作满意度,且与个体的心理健康、适应水平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科护士的情绪智力水平及
  目的 了解社区慢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阳性率和生活质量水平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评价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社区慢病患者的效果,为精神卫生服务纳入社区慢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会议
  目的 锂盐是治疗双相障碍的一线药物。多项研究证实了锂盐对躁狂发作和预防双相障碍复发的疗效。锂盐对治疗双相抑郁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相关的自杀风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