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及提取物防治肝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ongc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绞股蓝的中药药用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重点阐述了绞股蓝及其提取物在治疗肝病中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治疗急性肝损害的作用、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在肝脏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并对绞股蓝的中药价值进行了医学展望。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接受迷走神经刺激的21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过程中神经肽水平的变化,以及神经肽水平变化与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的研究,探寻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患者神经肽水平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癫痫治疗效果的关系,分析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痫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癫痫患者的NPY,CCK及GAL血浆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而NPY在癫痫人群中的升高可能并非由于癫痫发作引起的反应性升
目的:研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HSC—T6与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共同培养24小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HS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5%、10%、20%)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血清组比较,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组中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P<0.01),而S期细胞显著下降(P<0,05,P<0.01),但
脂肪肝属中医“肝癖”范畴,是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淤积于肝,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近几年来,雷陵主任医师运用辩证论治法分析疾病的病因,采用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
重型肝炎多属于中医“急黄”“瘟黄”等范畴,其病机多为湿热内蕴,热毒炽盛,速即入营血,内陷心肝,达三焦多脏受损,变症丛生,且可热毒内陷,阴精绝竭,正脱邪闭。治疗期早以祛邪、清热、通腑、凉血、化痰为主,后期则以扶正,调脾胃,养肝肾为宜,防治腹胀(中毒性鼓肠),出血,昏迷(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肝癖常因高精饮食过量,消化吸收障碍或药物中毒,或酒食不节,饥饱失常而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湿浊凝集成痰,痰阻气机,血行不畅,脉络壅塞,痰浊与气血博结而成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西医认为是一种以食物中缺乏蛋白质和某些维生素,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及化学品中毒等所致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近一年来,我科共收治肝癖病人93例,通过实施辨证,指导患者正确认
中医药治疗对慢性肝衰竭患者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赵绍琴教授为已故著名温热病学家,三代御医之后,辩证尤重郁热机理,治疗体现疏调气机,给邪出路,用药平正清灵,方剂常用升降散,赵绍琴不仅善治温病,还将温病学思想运用于内科杂病治疗,特色鲜明,疗效独到。他的许多思想对慢性肝衰竭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目的:观察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与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包括护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及对症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汤剂内服、神农消鼓舒腹散敷脐及多功能艾灸仪穴位灸治)与腹水超滤浓缩回输。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40例,达Ⅰ级疗效25例,Ⅱ
文章针对一例患有肌病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对该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为替比夫定致肌酸激酶升高导致肌病。因此,配制合理的中药对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138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补充白蛋白、腹腔穿刺排液等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给予腹腔注射多巴胺和呋塞米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1%,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
目的:观察研究健脾活血抑癌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探索—种疗效可靠,经济安全并适宜推广的中西结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新方法。方法:所选60例临床患者均来源于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湖北省中医院肝病中心门诊和病房,符合中晚期肝癌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的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两组均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清淡饮食,治疗组采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