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受力状态下岩石破坏次声信号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石在破坏过程中通常伴有声发射现象,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对声发射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都主要集中在频率为数十千赫至数千千赫的高频信号段上,由于该类声波信号频率较高,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快,因此在监测岩体破坏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事实上,岩体在破坏过程中不仅有高频的声信号发生,同时还伴有低频的次声信号,这已被以往的试验所证明.由于次声信号具有能量衰减慢、跨越障碍能力强,传播距离远等优点,可以有效弥补当前声发射监测的不足,在灾害监测尤其是远程非接触监测方面较现有的监测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
其他文献
按照GB482-2008要求,在南阳坡矿6号煤层中采集了20个样品.运用光学显微镜、低温灰化-X射线衍射(LTA-XRD)仪和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S)等手段对样品煤岩学特征、矿物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阴山矿区南阳坡6#煤中的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占优(70.95%),惰质组(21.24%)次之,壳质组(7.35%)含量较少.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和均质镜质体为主,结构镜质体、团块镜
随着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的逐步推进,山区群众防灾减灾避灾意识得到了大大提升.在考虑传统灾害体固有属性和承灾体属性被动风险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尝试将综合防治体系抗灾能力引入评价模型中,并运用到单沟泥石流风险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属于高危险、中度易损、低抗灾能力、中等风险区,其风险度预期结果低于传统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的结果.究其原因,认为:随着我国综合防治体系的逐步建立,有地质灾害风险的地方就有程
露天尾矿的边坡一直是一个安全隐患,大气条件等各种因素可能会对其产生灾难性的破坏;特别是在暴雨期间,大量雨水直接渗透进入不饱和边坡从而降低边坡稳定性.本篇论文研究的重点是通过新仿真模拟软件PCSiWaPro研究尾矿边坡中的含水饱和度分布以及土壤含水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为探索沁水盆地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储层特征以及资源共生聚集特征,广泛收集了盆地内部钻探资料,选择中东部埋藏较深的构造稳定区开展了系统的采样及测试分析工作(有机地化、含气量及吸附能力、岩石学及岩石物性、包裹体测试),基于实验结果探讨了沁水盆地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共生共探潜力。
桌子山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我国重要的含煤区,其石炭-二叠系煤层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根据以往研究工作,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煤层热演化程度较高、煤阶高,煤层发育层数较多,厚度较大,且含气量较高,埋深适中,但煤层气勘探程度低,系统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工作较少.本文从煤层气基础地质条件入手,梳理了桌子山煤田石炭-二叠系煤层气的成藏条件,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为桌子山煤田后续进一步
102滑坡群位于西藏东南部帕隆藏布北岸,与易贡藏布交汇点以东约10km处.1991年6月20日,102滑坡群2#滑坡(文中简称102滑坡)整体失稳破坏,滑坡规模达5.1×104m3,堵塞帕隆藏布40min,并致使川藏公路2km路段被毁(张晓刚,1998).此后102滑坡时常发育浅表层溜滑及冲沟泥石流,造成川藏公路断道甚至车毁人亡,成为川藏公路上的卡脖子地段.这期间通过采取截排水沟、多级锚索肋板墙等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库岸稳定性问题对水电工程建设及运营构成潜在的危险性因素,引起了政府部门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殷跃平,2004;刘传正,2007).尤其是三峡工程建成蓄水,每年水库调度形成近30m的水位涨落,扰动了库岸固有地质环境,加之库区地质条件复杂,使滑坡地质灾害防治面临巨大挑战,成为影响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质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采用大数据分析模式对西安地面沉降与其主要地质条件影响因素进行了关联度计算,确定粘性土厚度和地下水位变幅是西安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地面沉降易发区的划分并指出了西安市未来几年地面沉降活跃区.
国内外对区域上滑坡发生的时空预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理论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模型、确定性模型等.由于统计分析模型是基于数据进行预测,因此在一个地区所建立的模型一般不适用于其它的地区(兰恒星,2002).确定性模型以物理力学为基础,近几年,确定性模型已经由单一的边坡稳定性模型,逐渐发展为能进行区域斜坡稳定性分析的耦合模型.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突发性、局地性极端强降雨事件频发,加之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加剧,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从而导致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总人数的比例渐呈上升趋势.本文以"十二五"期间我国发育的地质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以及对孕灾条件和诱发因素的分析等,研究总结了"十二五"全国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①地质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