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焰煤转化联产液化天然气的现实提质方案从长焰煤固定层好用,到用好的思考(二)

来源 :第二十四届全国煤化工、化肥甲醇行业发展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f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炭工厂中的低温干馏煤气用于加热低温干馏炉,其量能够满足低温干馏炉本身加热的需要。显然,对于兰炭炉放弃回炉煤气燃烧作热载体后的连续内热式低温干馏方案,以取长焰煤固定层直接气化中的连续固定炭燃烧制发生炉煤气作热载体更为合适。只是需要将着力点从原来的连续气化,移向连续低温干馏所需要的联产甲烷化合成天然气。在将着力点移到联产甲烷化合成天然气的连续低温干馏后,改为烧固定炭来为低温干馏供所需的气体热载体的过程,就相应成为层状炉内热式低温干馏中的长焰煤直接气化联合过程,且用纯O2-H2O更符联产要求。并对用纯O2燃C取代回炉煤气燃烧供干馏气体热载体后,对兰炭产品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在固定层炉用长焰煤的现实方案。
其他文献
通过介绍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10L高压超临界CO2萃取装备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结合国内外超临界CO2萃取装备及工艺技术发展现状,阐述高压超临界CO2萃取装备在开发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在油脂类物质、酚、酸类物质等植物提取方面的应用.
目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薄荷醇β-环糊精超分子微胶囊.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技术制备薄荷醇β-环糊精超分子微胶囊,并用真空干燥法干燥;通过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法表征超分子微胶囊.结果:超临界CO2技术制得超分子微胶囊.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法均确认超分子微胶囊的形成.结论:超临界CO2技术制备薄荷醇β-环糊精超分子微胶囊合理可行.
目前超临界流体技术所使用的试验装置多为单一功能,存在装置重复率高、投入成本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提出一种超临界流体多工艺过程试验平台.将多种超临界流体工艺过程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划分、组装,并介绍了三种典型单元设备和两种新型特殊结构.该试验平台可完成多种工艺过程试验,具有功能多样、成本低、设备利用率高、节约空间等优点.
本文假设参数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易于清洗的工业化超临界萃取解析柱的设计、计算方法,采用本方法设计、制造的解析柱,己成功投入多家工业化超临界萃取装置中用于产品分离,结果表明,生产过程能有效地将解析柱内的压力和温度控制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分离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本文以乙酸薄荷酯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单体,多孔陶瓷球为支撑介质,以沉淀聚合法制备聚合物,覆膜于陶瓷微球表面;置于微球薄荷素油中,进行选择性吸附乙酸薄荷酯,再通过SCF-CO2进行解吸分离,获得纯度高达96.25%的乙酸薄荷酯,解吸洗脱时间从传统的24h,降低20min.
本文提出了纺织工程中超临界CO2无水染色设备清洗工艺技术,选用分散染料经过实验,得到了最佳清洗工艺为:温度120℃,压力24 MPa,清洗剂为丙酮,浓度1%,循环时间60 min,流体流量5 L/h.解决了染料在釜体和管道中的残留,为产业化的生产提供了可行性.
目前,超临界CO2杀菌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非热杀菌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及对物料品质的保持效果,己成为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国内外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超临界CO2对微生物的生物效应,包括对微生物繁殖营养体和芽孢的致死效应及其作用机理,概述了超临界CO2杀菌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粮食与能源危机意识兴起,微藻工业又逐渐受到重视.微藻生长快速,可吸收二氧化碳具有固碳潜力;藻种的多样性使其成为热门的生质能、食品、饲料、药品来源.然而,在食用、萃取、水解微藻之前,通常必须破坏其细胞结构,才能提高吸收率、萃取率和水解率.传统藻类细胞破壁方法为蒸气爆破法,缺点为高温蒸气容易使机能性成分被破坏且破壁率不高;发展中之高压均质破壁技术,平均破壁率约为73%,但因藻液浓度为此技术重
低温深冷技术具有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投资成本低、配置更合理、设备成套能力强等优点。通过将其应用到化肥和甲醇行业,提高了原装置的产能,也降低了装置的原料消耗,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通过对全厂的余热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我厂在余热利用方面己经做了很多工作,例如溴化锂机组,废热锅炉副产蒸汽系统,蒸汽差压汽轮拖动等,此次针对少部分尚未利用的低位热源进行分析,对行业内低位热源的先进技术进行了解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得出以下结论,对于目前公司内的低位热能由于其温度较低,利用其进行发电总体效率较低,成本回收期较长不是最佳的余热利用方案,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将现有的低位热能作为溴化锂机组的驱动热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