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及龋病菌群演替的宏基因组研究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7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yy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菌群及龋病进展过程中菌群的演替特征材料与方法:通过高糖饮食诱导SPF 级SD 大鼠发生龋坏,构建大鼠龋齿模型。持续追踪70天内健康对照组和龋坏诱导组口腔菌群的变化情况,期间连续6 次收集大鼠的唾液及菌斑的混合物进行454 高通量测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对健康对照组和龋坏诱导组口腔菌群进行纵向追踪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脱落DNA 指数在口腔白斑癌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区分高癌变风险与低癌变风险的口腔白斑,探讨该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正常对照组102 例,口腔白斑82 例,口腔癌93 例口腔黏膜脱落细胞,Feulgen 染色,获取DNA 指数,经过数据处理与重建,放大有用信号,去除背景噪音,选择统计模型,计算口腔癌风险指数,并对口腔白斑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会议
目的:建立MC3T3-E1 Subclone 14 细胞系体外成骨分化模型,研究Ano5 基因沉默对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为探讨中国家系中的ANO5 基因突变与GDD 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会议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获得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采用microRNA-146a 的模拟物转染,并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其进行刺激,观察炎性状态下miRNA-146a对HPDLCs 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从
会议
目的:构建永生化人牙周膜干细胞系(hTERT-PDLSC),建立二维联用系统,用于筛选黄连、黄芩活性成分,并观察药物软膏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慢病毒感染hTERT 基因于hPDLSC 后,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干细胞特征及致瘤性;2、建立hTERT-PDLSC/CMC-online-HPLC/MS 二维在线联用分析系统,筛选黄连、黄芩活性部位及活性成分;3、通过MTT、ALP 活性及染色、钙
会议
目的:确定小型猪牙齿发育早期形态发生的“关键miRNA”,阐明其在牙齿形态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首先针对前期定制基因芯片筛选出的牙齿发育形态发生关键时期的差异性表达最为明显的miRNA,利用实时定量PCR 及原位杂交的方法验证并定位其表达,然后进一步选取在形态发生时期特异性高表达于前磨牙的ssc-mir-133b,建立其过表达及表达抑制的慢病毒重组体并转染蕾状期前磨牙,体外连续培
会议
目的:本研究旨在将抗菌单体MAE-DB 及波特兰水泥填料同时引入树脂体系中,研发兼具优良抗菌性能及再矿化性能的树脂基盖髓材料,为提高深龋治疗中活髓保存的成功率提供新的解决办法。
会议
目的:口腔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5 年生存率仅为50%,迫切需要发展新的诊断治疗手段。金纳米棒(Gold Nanorods,GNRs)作为极具前景的纳米材料,被广泛用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基于金纳米棒的多功能诊断治疗平台,实现对口腔癌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诊断与治疗。
会议
目的:咀嚼肌属于骨骼肌,是口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咀嚼肌既在青少年期引导牙颌面的正常发育和生长,还在成年期参与下颌骨的功能运动和维持口颌系统的稳定。所有骨骼肌都有相似的生长发育过程,但由于咀嚼肌与躯干骨骼肌以及其他颅面部骨骼肌的组织来源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在胚胎期及发育成熟后均存在差异。咀嚼肌肌卫星细胞(masticatory muscle satellite cells)与其他骨骼肌肌卫星细胞
会议
目的:利用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分子诱导脱矿牙本质仿生再矿化,并对PAMAM 分子在封闭牙本质小管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材料与方法:利用第三代(G3.0)PAMAM 分子在戊二醛的参与下诱导脱矿牙本质的仿生再矿化,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 射线衍射(XRD)对仿生再矿化效果进行表征.利用曼尼希反应合成磷酸化PAMAM
会议
目的:分析3-4 岁重度低龄儿童龋患儿和无龋儿童的唾液及龈上菌斑的细菌分布,发现乳牙龋的潜在新致病菌,并进一步研究可能新致病菌的机制。通过此研究获得的数据将有助于确定唾液和牙菌斑的细菌菌群的差异,确定在重度低龄儿童龋患儿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期建立重度低龄儿童龋的诊断模型,为临床筛查高危个体及进一步指导龋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从新的角度认识这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