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治疗的研究探讨

来源 :2016年第三届广州运动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踝关节的损伤非常普遍,扭伤以后都伴随着骨关节的微细错位以及筋出槽,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正骨正位就会在不正常的位置上固定下来使力学失衡,将来会带来很多后遗症。正确的治疗方式的推广对于根除后遗症有重要意义,尤其对运动员来说能够避免很多优秀运动员中途夭折,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提高运动成绩。
其他文献
冈上肌是肩袖的一个重要组成,受力于四方,对肱骨头上方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其肌腱极易受到挤压和摩擦,导致各种损伤。为人们理解肩袖损伤以及冈上肌损伤提供参考,更好的预防及治疗该损伤提供依据。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和其他研究成果,阐述冈上肌及其肌腱的解剖特点,及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着重分析了MRI在诊断该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骨骼肌损伤是发生率很高的运动损伤,有临床资料表明:骨骼肌拉伤,11~15岁占28.4%,61岁以上占18.2%.统计资料显示,由于运动训练不当,过度负荷或过度拉伸使骨骼肌拉伤占22%.无论是一般人群还是特殊人群,骨骼肌损伤发生率都很高.骨骼肌损伤会对生活造成不变,特别是职业体育人员,直接影响其正常训练和比赛,制约运动技能的发挥和发展,严重者可能会因此结束运动生涯.近年来,核磁共振技术普遍应用
研究目的:网球肘是网球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网球肘妨碍了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训练、比赛等,严重者甚至影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本研究通过对“网球肘”的病理特征、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目的是希望对从事网球运动的人群起到积极指导作用.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围绕研究内容搜索相关文献.2.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肘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3.访谈法:对成都体育学院网球专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与消除一直以来都是体育科研人员所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网球运动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恢复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网球日常训练或比赛过程中疲劳的消除提供参考价值。
研究目的:近年来“火热的马拉松”成为了我国全民健身最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因此大量业余选手涌入,导致比赛过程中运动损伤也不断出现,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跑步膝即膝关节损伤.由于马拉松是体能主导类耐力型项目,跑步时需要大腿肌肉反复收缩,使膝关节重复地屈曲、伸直造成髌腱韧带承受的压力过大,从而使得膝关节受到损伤,特别是髌腱韧带处出现疼痛,患者会因为长期膝关节疼痛失去运动能力,甚至伤残.正是基于此,研究马拉松运
会议
目的:了解男子、女子柔道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特征,并对损伤模式进行比较.方法:从2010至2013年对柔道运动员(23名男子、24名女子)膝关节运动损伤特征进行纵向跟踪调查.记录所有影响训练的膝伤及训练状况.所有膝伤由队医和骨科专家诊断.结果:23名男子柔道运动员期间有15人患有49个膝伤,其中32个急性创伤,26个旧伤,12个劳损,损伤结构主要为12个内侧副韧带损伤、8个膝后外侧结构损伤、15个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运用提供证据.方法:在制定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基础上,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并进行严格的文献筛选.在对纳入的文献采用Cochrane Handbook 5.0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严格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利用R
研究目的:运用功能性训练方法对具有踝关节损伤史的18-25周岁患者进行运动干预,探讨功能性训练方法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30名18-25周岁具有踝关节损伤史的患者,采用一套踝关节基础力量及稳定性评估量表,此量表是在踝关节功能评价量表(ankle joint functional assessment tool AJFA
研究目的:骨骼肌损伤是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损伤,骨骼肌在急性创伤性损伤后能够自我修复。而当肌纤维反复损伤或出现慢性退行性病变如肌肉萎缩时,其修复过程缓慢且不完全,常常被纤维化阻碍。而降低骨骼肌再生过程中的纤维化能够促进肌肉愈合。近年来,随着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被逐渐揭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骼肌损伤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有助于促进损伤骨骼肌功能和形态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