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振动训练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应用

来源 :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是康复治疗中难于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对新型全身振动训练(WBV)在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WBV是一种利用机械振动和外在抗阻负荷刺激机体以引起肌肉振荡及中枢神经系统适应而改善神经肌肉功能的训练方法,分为垂直振动、水平振动和摆动振动三种模式。研究发现,WBV训练可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和本体感觉,并能在一段时间内(12w)维持这种效果,而且训练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好,没有发生跌倒及心血管不适等不良反应。WBV训练较少引起肌肉痉挛或异常运动模式,而且需要较少的力量和训练时间,特别适合运动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初步的临床证据显示,WBV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且充满希望的新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WBV训练的临床指南,对该疗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干预效果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进一步开展针对WBV训练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应作为今后脑卒中康复研究的方向之一。
其他文献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公立医院改革的成败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对株洲市康复医疗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就试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该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利于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对策措施,旨在加快推进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目的:探讨藏医白脉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当前脑卒中的临床治疗趋势,以及藏医白脉疗法的内涵及治疗特点.结果:藏医白脉疗法采用内外并治的方法,调节脑卒中患者体内“隆”失调的状态,临床疗效较好.结论:藏医“白脉疗法”符合当前脑卒中从整体论证的治疗现状,且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强化基本动作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5例年龄≥65岁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13例)与对照组(12例).实验组进行强化基本动作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次40分钟,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4周.于入组时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1-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及基本动
神经康复上有些行之有效的传统康复方法,由于种种原因,特别的是“怕麻烦”,包括自己在内,久之也就被遗忘了或是正在可能被遗忘.神经康复的方法措施很多,例如,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本文目的不再介绍这些方面,现只就个人在康复临床上所遇到的一些现象,作一回顾,呼吁不要丢失它们.
目的:明确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及神经修复的影响,探讨Nogo-A/NgR1/Rho-A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凝法建立高血压大鼠的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各组再分为7d,14d,28d,52d四个时间点;通过测试大鼠前肢抓握力评价大鼠精细运动功能的改善;尼氏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神经元及尼氏体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公共医疗保险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仅有一家私人保险公司.就康复医学课程而言,目前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内仅有一所大学培养康复专业人员.探讨了住院病人的生活方式问题及患者的支持系统。该国没有像日本这样的支持系统。但是有一些不配备医生的医疗中心。
目的:探讨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fMRI机制.方法:2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组(实验1组)8人,功能性电刺激组(实验2组)7人,对照组6人,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实验1组进行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实验2组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行Fugl-Meyer上肢评分,腕背伸角度,fMRI进行脑M1区激活强度检查.
目的:探讨TBI后GH对颅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rhGH替代治疗的作用.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按1周、8周、10周三个时间点随机分成3组,各组假手术组10只、对照组10只、手术组20只;将60只大鼠麻醉后进行控制性皮层撞击(CCI)造模制作双侧额叶颅脑损伤模型,其中a.打击速度:3.5m/s、b.打击深度:1.5mm、c,停留时间:400rnsec.10周组根据GH降低与否分为GH降低组(
目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质成分的差异,从而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寻找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5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hotgun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蛋白.结果:正常对照组共鉴定出蛋白质337种,缺血性脑卒中鉴定蛋白质333种,两组中共有318种蛋白质相同,仅在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rTMS(10Hz、1Hz)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s区镜像区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及rTMS改善非流畅性失语的机制.方法:(1)以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高频rTMS治疗组(10Hz)、低频rTMS治疗组(1Hz)、假刺激组及对照组,rTMS治疗组接受rTMS对右侧大脑半球Brocas区镜像区的治疗,每天1次,每次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