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与客家围屋

来源 :第二十三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与闽、赣、粤的南方一带南北相距几千里,却有着相似的移民迁徙历史,将中原文明带向周边,形成统一的中华文化史.其中南方的客家围屋成为中华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独树一帜.巧合的是在相距几千里的敦煌石窟中,竟然保存有盛唐时期的客家围屋图像,充分证明了围屋形式的大概起源时间以及在中原或南方的建筑样式,或者就是南方建筑样式被通过古丝绸之路的旅行者带到敦煌,留存在了壁画中,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中的一条史料资料,也同时也证明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图像就是一幅形象的中国古代建筑史.
其他文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现代化进一步推进,文化复兴问题亟待解决.传统村落是人地和社会关系的真实反映,也是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的真实写照.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以山东半岛传统村落为切入点,基于文献查阅和走访、调研,着重研究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从政策引领、保护与发展、村民主导地位、人才培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优化策略.
在当今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乡村聚落的转型与重构需一种或多种与当地气候、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划设计方法.文章选取青海河湟互助县却藏寺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聚落重构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旅游规划设计方法,探索文化导向下乡村发展方式,为当地聚落发展与营建体系提供借鉴方法.
在国家棚改项目大背景下,针对荆州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实施的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历史建筑保护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结合荆州市历史建筑信息普查与建档工程中对棚户区改造范围中历史建筑现状的研究,探讨应对孤立式保护现状提出的多方协同保护模式策略.
在地域传统民居建筑中,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一直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以王献唐故居保护和开发为例,探讨了地方传统民居中的名人故居建筑保护与开发的意义、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其地域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城市风貌融合的思路,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城市化进程下地域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据2018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目前城镇化率只有58.52%,而乡村常住人口有57661万人.自十九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村振兴战略,将乡村建设提到国家发展层面上来,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改善乡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以及所有的人,其中特别是需要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乡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的载体便是乡村民居,民居的宜居性成为当代民居是否符合当代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文通过对
关于民居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性论文不胜枚举,但大多论文都停留在对民居自身的研究、保护、开发、修缮,及传统民居的总结利用与维护方面.而本篇论文的着眼点不是以研究、保护、修缮为主题,而是在保护修缮民居的同时,注重对民居的开发再利用,同时结合民居周边的建筑环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融合周边的产业开发,建造当前社会需要的特色小镇.
本文基于“原真性”概念,从信息原真性与载体原真性构建传统村落原真性指标评价层级要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于海南省东方市白查村和日本本州岛岐阜县白川乡进行原真性评价,通过对比白查村与白川乡原真性要素,找出白查村原真性保护的不足,参考白川乡自下而上的保护机制与发展模式,提出了白查村原真性重构的方式.从原真性视角来看黎族传统村落,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需重新将村落原真性要素整合,探寻整体的保
本文将主要从东矾硫村村落形成原因、村落选址、历史沿革以及李氏保和堂院落格局、建筑材料、建造工艺、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解读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与民俗乡情传承的内在关联性,结合当今“体验性”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深入发掘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传承民俗文化,发挥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通过合理的保护与利用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本文以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原籍的朝鲜族民居的平面及空间特征.首先根据朝鲜族的迁徙历史及地域分布,将其划分为咸镜道原籍朝鲜族、平安道原籍朝鲜族、庆尚道及其他原籍朝鲜族;然后基于建筑计划学,从空间与行为的对应关系将朝鲜族民居划分为净地中心型、厨房中心型、走道中心型、客厅中心型、混合型等五个类型.咸境道、平安道原籍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朝边境及中俄边境地区,平面以净地中心型、走
明长城与英国的哈德良长城、德国的蕾蒂安边墙并称世界三大长城,哈德良长城与蕾蒂安边墙构成了古罗马长城的主体,三者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明长城与古罗马长城相比,在时空跨度、防御体系和与地形的关系等方面都更复杂,同时也面临着保护理念与方法的困境.本文在对三者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对防御体系的整体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认识以及古罗马长城保护展示手段三方面反观明长城,为明长城整体性保护展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