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腰腿痛生物力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第四届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d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腰腿痛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腰曲紊乱、椎体位移在腰腿痛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由于解剖结构的关系,对于三叉神经的成像检查较为困难,不易得到较为满意的图像,特别是对于运用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疾病的定位,清晰显示三叉神经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MRI对三叉神经的检查质量,作者就这一方面的运用及体会做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指正。
DTI是在DWI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磁共振成像新技术,主要用于观察脑白质完整性的异常.其基本原理在于水分子在均质水中的弥散运动为三维随机运动,在不同方向上弥散程度相同即各向同性.而在脑组织中,其运动受到细胞膜和大分子物质的影响.尤其是在有髓鞘的神经纤维中,水分子沿轴突方向的弥散速度远大于垂直方向,即表现为弥散的各向异性.脑脊液的弥散为各向同性,脑灰质的弥散接近各向同性.由于白质纤维束是有许多方向相似的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临床很少见,该病名称较多,1996年WHO才将其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其细胞起源尚不明确,术前影像学定性诊断颇为困难,多误诊为囊腺瘤或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现将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影像学完整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总结讨论。
腹部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外科急诊中较为危重的急症.准确地诊断对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生命起着关键的作用.CT检查能够准确的诊断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并对损伤的程度、范围和出血的多少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是目前所有临床检查的首选.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本院近3年的CT资料,从中找出腹部外伤中有价值的42例,并对其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提高CT对腹部外伤的诊断水平。
脑白质稀疏(Leukoaraiosis,LA)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脑白质的异常改变.脑白质稀疏的概念是首先由加拿大神经学家Hachinski在1987年提出,它通常用来描述CT扫描时发现的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异常的斑块状或片状的低密度改变.在MRI常规T1WI上表现为上述区域的低信号影及T2WI上的高信号影,往往双侧对称.脑白质稀疏往往发生于老年人,常常与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
表皮样囊肿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外胚层细胞,其好发于桥前池、桥小脑角池,但桥小脑角池的表皮样囊肿的密度和信号与脑脊液有时相差不大,常规MRI检查从信号强度上常不能可靠的将其与颅内的其它囊性病变区分开.磁共振扩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应用于表皮样的囊肿的诊断已有报道,但联合应用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FIESTA)的文献较少.本文应用DWI及FIESTA序列
中性脑梗塞又称为混合性中风,它与单纯脑出血、脑梗塞和出血性脑梗塞不同,由于病变性质的不同,其治疗方案也不同,临床上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为深入探讨其发病机理、临床征象、诊断,现将本院1996年~2005年的30例经CT证实的中性脑梗塞患者的资料分析。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不应该做手术的问题,包括:1、手术引起脊柱结构力学紊乱;2、椎间盘突出与腰腿痛因果关系难定。
正骨整脊手法在整脊疗三大疗法手法、针灸、药物中占主导地位,而功法又是手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套好的练功方法来提高术者自身的内劲,手法就成了无水之源而难以见效。因此功法训练对提高正骨整脊手法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应引起正骨整脊同道们的重视。因此,本文就天台山道教易筋经训练功法来探讨内劲的产生及如何应用,针对骨伤、整脊科手法诊疗特点在训练天台山道家易筋经的基础上,再配合器械训练方法如抓酒坛子功、拧筷子功、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杠杆定向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结果:经1-3次杠杆定向手法治疗,随访6个月,治愈62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77%。结论:杠杆定向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