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旋卷(扭)构造变形及其形成地质条件分析--兼论法国地质学家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

来源 :“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b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了祁连山西段旋卷构造、柴北缘赛什腾山旋卷构造,柴达木西南祁曼塔格山弧形扭动构造及祁连东部大型旋卷构造等4个旋卷(扭)构造。分析了这些旋卷(扭)构造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认为这一重要发现不但对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进行资源预测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该文还指出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存在两点明显不足,认为人们的发现及研究是对该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其他文献
第四纪冰川研究是开展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冰碛物绝对年代学一直是古冰川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近年发展并成熟起来的就地成因的宇宙核素(BeAl)暴露年龄测定方法为冰川年
一、引 言青藏高原是全球特殊的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是全世界所高度关注的地区。本世纪60年代之前的长期农奴制度,既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造就了封闭的社会发展习
会议
该文从现代地壳-地幔起伏的关系出发对西伯利亚到印度的地质剖面进行了地史分析,提出了地壳-地幔波浪运动的可能模式,恢复了地史时期该剖面地壳波浪与地幔顶面波浪起伏的关系和各
该文回顾了200多年来青藏高原鸟类的考察历史,认为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命名阶段(1758 ̄1860)、普查阶段(1860 ̄1980)和深入研究阶段(1980 ̄ )。
[编者按]众所周知,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推进农电信息化的过程中,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已成为当前面临的技术课题。全国农电学会经过深入调查、精心组织,终于发现了代表
青藏高原因其二倍于正常地壳厚度的巨厚陆壳和第四纪以来的急剧隆升而成为全球构造研究的特点。根据岩石圈牟主要因素-构造带和断裂带,将青藏高原的地壳演变简化成一个平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