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取食胁迫对药用植物化学防御的影响研究进展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植物保护博士后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植物-植食性昆虫漫长的互作过程中,植物不断进化,通过改变形态、物候、化学等构建复杂的防御体系来应对昆虫的侵害.植物防御一般分为组成型防御(constitutive defenses)和诱导型防御(induced defenses),前者为自身天然存在的阻碍昆虫取食的物理及化学因子,后者通过昆虫和病原菌等环境因子诱导产生(Mauricio et al.,1997).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化学防御是近年来化学生态学研究的热门问题,化学防御过程中的次生代谢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与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为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犬胃内阴性异物的诊断效果,通过给6只实验犬分别饲喂手术手套、塑料袋、木条胶管混合物、纱布块、核桃、塑料瓶盖6种不同形状和质地的X线阴性异物,建立犬胃内X线阴性异物模型,然后分别应用内窥镜、B超和X线三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并比较其效果.结果表明,将适当大小的阴性异物和少量食物混合后饲喂给禁食24小时的犬,可成功建立犬胃内阴性异物模型.在内窥镜、B超和X线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中
建立了同时测定牛羊组织中阿苯达唑及其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试样中待测物经乙酸乙酯提取,酸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和MCX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以外标法定量.药物在5~2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2mg/kg,定量限为0.05mg/kg,在不同组织中添加浓度范围为0.05~10mg/kg,其平均回收率为60.6~1
本文应用3.5%伊维菌素油悬长效制剂,选择自然感染肺线虫的1岁绵羊100只,分别以低(0.4mg/kg)、中(0.6mg/kg)、高(0.8mg/kg)体重剂量颈部皮下注射,同时设2.7%伊维菌素注射剂及害获灭注射剂分别以0.6、0.2mg/kg剂量皮下注射作对照.结果:伊维菌素油悬长效制剂中剂量试验组在给药后7、14、21、28d绵羊肺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18.0%、78.0%、96.0%和10
建立了柴胡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检测方法.采用HPLC-DAD法进行判定,并对阳性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5~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添加平均回收率98.3%,变异系数1.3%,检测限为2mg/L.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柴胡注射液中非法添加的对乙酰氨基酚.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肉牛血清和尿液两种易获表征样本中氯丙那林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选取4只雌性健康育肥期肉牛(500±25kg),其中1只作为对照,另3只作为试验组,每日将氯丙那林按1mg/kg·bw经基础日粮拌饲试验组肉牛一次,连续饲喂30天后停止给药,继续饲喂基础日粮45天.牛血清样品中于首饲后第2h,即出现100ng/mL左右氯丙那林,随后血药浓度逐步上升,并于持续给药20天达到峰值.在
采用新型通用型检测器—电雾式检测器(CAD),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度米星铵中马度米星的含量.以0.05%三氟乙酸溶液-乙腈(20∶80)为流动相,CAD检测器蒸发温度35℃,马度米星经常规C18色谱柱分离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马度米星在0.305~625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对数与浓度对数呈线性相关(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2.6%(n=6),RSD为1.3%.本方法简便、线性
本文简介牛樟芝与灵芝之差异性、牛樟芝生长环境及食用历史、采集野生牛樟芝之情况、牛樟芝学名之命名过程、牛樟芝成份与功效,以及牛樟芝人工培植等项目之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发生变化,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低脂肪、低胆固醇、无残留的农产品已成为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因此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关注.然而目前农产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的规定仍是以初级农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的.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农产品是经过一系列加工后才流向市场供消费者选择.但不同的加工
本文综述了杂草稻概念、发生情况、形态特征、对膜下滴灌栽培稻的影响以及杂草稻的综合防治.明确了杂草稻是稻区的一种主要杂草,和水稻形态极为相似,因此防治比较困难.只有采用种源控制、加强栽培管理和开发相应的除草剂综合防治,才能有效控制杂草稻分蔓延和危害.
为了抵御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菌的侵染,植物进化形成了一套复杂而成熟的防御系统.这套防御系统又分为PTI(PAMP-triggered immunity)和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两个层次.在第一层防御系统中,高度保守的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被植物细胞膜上特异的模式识别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