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乙醇提取物的分离及其对几种病原菌的活性测定

来源 :第十届全国农药学科教学科研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生物活性追踪下,对野菊花乙醇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液液萃取分离,得到活性较高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柱层析,收集到28个馏分。活性较高的27号馏分经二次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操作,得到活性化合物A,通过质谱(MS)、氢谱(H-NMR)和碳谱(13C-NMR)确定了化合物A的结构,为刺槐素7-芸香糖苷。刺槐素7-芸香糖苷对苹果腐烂病菌的EC50为0.0690mg/mL。
其他文献
为保证精制糖产品的质量及整个生产设施投资费用的经济合理性,除了对原糖的质量严格把关外,在精制糖生产工艺的选择上还必须充分考虑原料的质量、产品定位、澄清和脱色工艺所要达到的清净效果及其相关设施在当地正常运行的可行性。
全封闭喷射式高效硫磺炉的特点是稳定硫熏强度、设备运行可靠性高,实践中表现的使用效果为:显著提高硫磺利用率、升华硫大幅度减少和无硫气泄漏现象。
本文以无毒、可生物降解的蔗糖酯作为表面活性剂,以氢氧化钠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银。考察了搅拌方式、硝酸银浓度、氢氧化钠浓度、蔗糖酯添加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物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酯能有效的分散和控制纳米粒子的团聚,制得的纳米氧化银的粒径为76.5nm,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
为了确切掌握碳酸法糖厂蒸发过程糖汁中热敏性物质的特性变化规律,更好地制定糖汁澄清工艺条件,为煮糖系统提供更好品质的糖浆,本实验研究测定了碳酸法糖厂蒸发过程糖汁中热敏性物质的含量,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致因。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效数的增加,糖汁pH先升后降,整体下降0.37~0.78;纯度、钙盐、氨基酸态氮及酰胺有所下降;还原糖及色值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碳酸法糖厂二碳饱充pH不宜过低,清汁的pH应
本文针对农药学实验教学现状,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从加强农药学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训练、精选代表性实验、利用现代化实验教学设备、重视实验后的讨论、注重实验报告的批阅和改革考核方法六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初试考试科目的改革和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现象日益突出,使招生中的复试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而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十一五”期间研究生招生改革的重点。本文针对中国农大理学院农药学科的特点与招生现状,结合近几年的复试改革情况,围绕复试的组织、内容、形式与录取办法等开展了相应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本文着重介绍了化学杀软体动物剂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综述了植物源杀软体动物剂、微生物源杀软体动物剂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杀软体动物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综述了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有光谱分析法、酶联免疫法、生物传感器法、活体生物测定和酶抑制率法等,并展望了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未来。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方法从鱼藤废渣中分离获得两种抗肿瘤活性化合物;SRB法评价其抗HCT-8、A549、BEL-7402、BGC-823和A2780肿瘤细胞活性;生长速率法测定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结果发现:两种化合物对肿瘤细胞HCT-8、A549、BEL-7402、BGC-823和A2780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10-4-10-7 M之间,鱼藤酮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中等强度活性。
目的:研究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repens(sp.7—3—21)发酵产物中的活性代谢产物。方法分离培养微生物进行活性筛选,采用追踪的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及其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利用SRB和生长速率法评价单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获得1个蒽醌类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3,4-二氢-9,10-二羟基-7-甲氧基-3-甲基-1H-萘并[2,3c】吡喃-1-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