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胆道铸型综合征的动物模型,探讨胆道铸型综合征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石炭酸腐蚀肝内外胆道上皮,后以支撑管连接;对照组(假手术组)仅作肝外胆道的横断及支撑管连接。术后观察4周后处死,行肝脏大体标本解剖及病理切片分析。结果全部兔均按预期方案手术成功,在随后的观察期内,实验组有6只兔在术后3周左右死亡,实验组及对照组在观察期均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大便性状改变及体质量减轻等症状,但实验组症状偏重。实验组兔处死后大体标本见肝门部粘连严重,胆总管横断以上扩张,4只出现胆道壁坏死,6只出现肝外带的胆汁潴留性肝脓肿,所有实验动物均可见胆道铸型的存在。对照组兔大体标本见肝内外胆道全部扩张,肝门部无明显粘连,肝内外胆道壁光整,无胆道铸型。病理切片损伤后24h出现肝内大胆管黏膜的大片坏死、脱落;72h可见肝内外大小胆管内均充盈着大量粉染物质,部分大胆管正常腺上皮为扁平上皮覆盖,管壁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术后21d见大胆管失去正常黏膜上皮,为纤维组织及扁平上皮覆盖。结论胆道铸型综合征动物模型已初步建立,该征起因于胆道上皮的严重损伤,继而出现的炎性反应是胆道铸型形成及出现相关病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