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红外技术在金属材料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无损检测新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u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介绍了超声红外检测技术。该技术采用超声主动热激励试件,高频红外热像仪记录试件表面温度变化,结合了超声摩擦生热和红外热成像的优点。通过对不同金属试件的实验,以及对图像的处理,表明超声红外检测技术对金属材料检测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介绍了基于后向喇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对系统的测温精度进行了分析,针对电缆运行测温实际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光纤熔接提出了相应的影响分析,并对安捷伦公司N4385A-004进行了熔接影响分析,在实际工程设计与实施中考虑了熔接损耗的影响,监测证明在设计熔接损耗范围内,测温精度基本不受影响,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电缆运行测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从实现对XLPE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这一角度入手,回顾了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分析电缆接地电流变化的方法来监测电力电缆的绝缘特性,分析该方法的适用性。并给出了基于接地电流法XLPE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整体框架,及该系统中的传感器、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电源供给等关键技术的介绍。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是电缆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中最关键性的技术有,传感器技术、抗干扰技术和定位技术。本文以电气基础理论为出发点,讨论传感器技术,用等值电路分析为了各个参数对传感器灵敏度和带宽的影响。从而在工程上可以提高电缆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
结合红外辐射的基本理论对脉冲成像和锁相成像的检测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针对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试件展开了脉冲成像和锁相成像的实验研究,并通过检测结果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综合比较,表明锁相成像比脉冲成像所获得图像质量更高,更适用于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的检测。
过孔是多层印刷电路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制作过程中会受到钻孔和电镀等工艺技术的限制,无法保证过孔的可靠性,从而影响元器件的电气连接及焊接质量。本文采用了一种新的检测PCB板过孔质量的方法,即红外热成像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行、有效、且检测过程时间短、效率高。
针对混凝土结构超声成像检测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和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技术的新型检测系统。系统由虚拟仪器主机、微机控制扫描控制装置和12通道阵列探头三部分组成,采用脉冲回波技术实现了混凝土结构内部状况的成像显示。介绍了检测系统设计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高压激励脉冲的产生与处理方法、阵列探头中各通道一致性的修正方法和合成孔径聚焦成像的实现方法。在内嵌多目标的混凝土试件上进行了系统性能的测试,结果
基于压电传感器阵列和主动Lamb波的损伤诊断技术是结构健康监测方法中行之有效的热门研究方法。时间反转方法有利于克服Lamb波在板结构中,特别是在复合材料板结构中存在的频散、多种模式及模式转换的现象给损伤监测带来的困难。分析了结构多损伤散射信号的时间反转聚焦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hannon复数小波和时间反转聚焦的信号合成成像方法。在该方法中,确定信号的达到时刻是信号能够准确聚焦的关键因素
为了分析红外热像检测中由三维模型简化为一维模型导致的误差及影响其程度的因素,本文使用有限元法对两种三维模型和简化的一维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经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其它条件相同时,不计材料导热的各向异性,热扩散率越高的材料中横向导热越明显,由三维模型简化为一维模型进行分析所带来的误差越大。通过实验发现即使是对于热扩散率很低的复合材料,随着时间的延长,横向导热的影响也会变得很明显。所以利用简化的一维
利用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结合金相观察,研究了孔隙率0.03%~4.96%,厚度2mm,纤维体积含量69±3%的16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试样中的孔隙尺寸和形态。研究发现:孔隙率2.5%时,多数孔隙的尺寸在30~100μm之间,单个孔隙长度最大可达300~400μm,孔隙形状为长条状。且CFRP试样孔隙形状和尺寸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检测飞机多层厚结构中腐蚀和裂纹是目前无损检测的一个难题。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都不能在不拆卸飞机的条件下,检测到飞机结构深部的损伤。所以,在需要检测时,不得不将飞机送到大修的机库,将其拆卸开来,再进行检查和修理。这使飞机的检修成为一个耗时极长,花费极大的任务。由于飞机大修时间间隔很长,这种检查制度对于飞行安全也是不利的。由IMTT公司开发的、可测多层导电板结构损伤的新型远场涡流技术,绕开了传统涡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