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叶片渗透势与抗旱性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2014年泰山学术论坛现代农业节水理论与技术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xia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青麦6号和高肥水品种良星99杂交F2群体为材料,测定了雨养和灌溉处理条件下叶片渗透势,渗透变化量定义为凌晨渗透势与下午渗透势的差.进行了渗透势与抗旱系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渗透势变化量及水旱凌晨渗透势变化量与抗旱系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雨养条件下渗透势及渗透变化与抗旱系数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家族2基因APOBEC2维持和调节哺乳动物骨骼肌形成与发生中占有重要作用.本试验中,APOBEC2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表明,APOBEC2基因大量在骨骼肌和心脏中表达,少量表达性腺、肌胃、皮下脂肪组织中;APOBEC2蛋白免疫组化结果表明,APOBEC2蛋白定位于骨骼肌和心肌组织的细胞核中.APOBEC2基因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具有年龄、组织
CD4蛋白是属于免疫超家族能够识别MHCⅡ类分子的一种单链跨膜糖蛋白.本研究首次克隆了中国鹅CD4的cDNA全长并对其做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鹅CD4全长cDNA序列为1940个碱基,含有一个编码48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其氨基酸序列是由一个信号肽区,一个含有4个N-糖基化位点的胞外区,一个跨膜区及一个胞内区构成.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相对于其他动物,鹅CD4与禽类的具有更高的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是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蛋白和胞质中潜在的转录因子,调控生长发育,但目前极少有研究报道其与肉牛生长性状的关联.贵州地方黄牛肉质优良,但生长发育慢、个体小,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其生长性能是其选种选育的研究重点.基因启动子变异通过改变RNA聚合酶和转录因子与调控序列的结合影响基因表达水平.本试验选择贵州地方优良品种务川黑牛和贵州荷斯坦奶牛构建DNA池筛选
CD8是一种淋巴细胞表面糖蛋白,主要参与并介导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首次克隆并报道了鹅CD8α的全长cDNA序列,鹅CD8α由1459 bp构成,其中包含711 bp的编码区.对CD8α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水禽的CD8α构成了单独分支.同时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CD8α在雏鹅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雏鹅的免疫相关组织和粘膜免疫系统的CD8α转录量相对较高;此外,在成年鹅组织中
用全白羽大型番鸭为父本,用X型北京鸭为母本,其杂交后代骡鸭的白羽率为目标性状,对X型北京鸭母本进行世代选育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个世代选育,骡鸭的全身白羽率从最初的28.5%达到现在的100%,且羽色性状遗传稳定,达到选育的第一步目标-骡鸭羽色全白羽,下一步重点在骡鸭的生产性能提高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大恒优质肉鸡种质特性和肉用性能,对90日龄的大恒优质肉鸡S05、S06、S07、S08四个品系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及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恒优质肉鸡各品系公鸡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全净膛、胸肌重、腿肌重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腹脂重各品系母鸡均高于公鸡,除S08公母鸡间差异显著(P<0.05)外其它三个品系公母鸡间差异不显著.各品系公母鸡屠宰率均达到90%以上,全净膛
本实验通过测定凉山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的胴体性能及肉质品质,发现随着杂交程度的增加,猪只的毛色、体型和肉质皆发生变化,其中瘦肉率和眼肌面积等明显提高,肌肉脂肪含量却逐渐下降.含黑猪血缘50%以上的杂交比例能较好的保持凉山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在3%以上.因此,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杂交方式,含黑猪血缘75%以上的杂交组,猪的腿臀比例最高,适合腌制火腿;含黑猪血缘50%以上的杂交组,猪的肉质风味最好,
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按照国际兽药GMP标准兴建的新型兽用生物制品高科技企业,通过对其生产线和动物实验室等技术设备的分析,指出公司始终秉承“绿色环保,济世惠民”的崇高使命,始终致力于发展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民族动物疫苗产业,为社会奉献品质卓越和独具创新价值的沈氏品牌产品,引领动物保健,关爱人类健康。公司大力实施诚信战略、人才战略、创新战略和质量战略,产品质量均高于国标或部颁标准。公司积极推行
为了研究不同施氮量下花后冬小麦氮含量动态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9-2010年在青岛农业科学院城阳农场设置6个水平的氮肥处理试验(0kg/hm2、120kg/hm2、180kg/hm2、240kg/hm2和300kg/hm2、传统施氮量375kg/hm2).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能显著提高营养器官中的氮素积累量,施氮水平在180kg/hm2时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地上部的氮素累积量;花后各营养器官的氮素含
在我国北方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小麦增产规律,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对五种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冬小麦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和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处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比秸秆还田处理高;秸秆还田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比不还田处理高,差异显著.秸秆还田处理减缓了光合午休现象,使小麦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