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根农杆菌诱导大豆毛状根发根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200512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建立的浸泡法诱导产生发根的基础上,选用我国大豆品种自贡冬豆、黑豆44的子叶作为外植体材料,通过保湿培养法,探索建立一种发根农杆菌诱导大豆产生毛状根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水和1/2MS培养基保湿培养诱导的毛状根数量显著多于1/10 MS培养基保湿培养的毛状根数;不同品种之间的诱导效率具有一定差异,黑豆44的诱导转化效率高于自贡冬豆;在黑暗培养条件下,黑豆44和自贡冬豆产生的毛状根数明显高于光照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毛状根数。本研究建立的保湿法诱导毛状根较原体系操作更为简便,诱导效率更高,能增加每个大豆外植体产生的毛状根数量。该诱导体系的建立将为培育具有转基因根部和非转基因地上部的复合植株及大豆孢囊线虫致病相关基因功能验证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SCN属于专性寄生物,有着严格的生理分化现象.本文将传统生理小种类型(Riggs和Schmitt)利用HG-type类型的鉴别寄主(Niblack et al.)进行了重新鉴定,并从SCN不同生理小种差异基因表达方面入手,对不同生理小种致病性和差异基因表达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按照传统生理小种鉴别获得保存有5份SCN生理小种,分别为race1、race2、race3、race4、ra
2008-2010年,对广东省广州市的园林植物进行传毒类线虫病害调查,分别在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红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鸡蛋花(Plumeria rubra)、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秋枫(Bischof
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Flipjev,1936)又称根腐线虫,是世界分布最为广泛和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植物内寄生线虫之一.本研究根据214条ITS序列,218条D2/D3序列以及4条D3序列,应用MEGA4.0软件,通过邻接法(NJ)构建了31种短体线虫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①基于ITS序列的系统树将25种短体线虫至少分为8组,与之相对应,基于D2/D3和D3序列的系统树将26种短体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复种指数的增加,蔬菜瓜果类作物重茬现象严重,根结线虫已成为一些地区设施蔬菜发展的技术瓶颈。由于蔬菜根结线虫的寄主种类多、分布范围大,对土壤、温度等环境条件适应性强,单独采用轮作、阳光消毒、生物熏蒸或生物防治等方法,难以有效控制其为害,防治效果好、应用普遍的还是化学防治技术。但是,由于化学防治技术具有使用成本高、残留率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不利于现代有机农业的推广与发展。因此
肾形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renifer Siddiqi,1974)最早发现于马拉维马铃薯根围,系拟毛刺线虫属的重要种类.目前,澳大利亚、印度、北美、巴基斯坦、中国香港、欧洲等地均有报道.在近年植物寄生线虫调查中,我们在浙江余姚和宁波的杨梅、金华的月季和奉化的红枫等植物根围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均分离得到具有较多拟毛刺线虫个体的6个群体.研究表明,6群体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
会议
植物寄生线虫是一类农业及林业生产上的重要病原生物,每年给全世界农林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食线虫真菌是自然界控制生态平衡的重要因子,同时,也是植物寄生线虫的一类重要生物防治资源。本文对分离自病死松木上伞滑刃线虫体内的一株寄生真菌(NKF-1)进行了鉴定,同时,初步测定了该菌株对重要植物寄生线虫的寄生能力。
番茄是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蔬之一,我国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以及陆地栽培。近年来,由于复种指数提高,番茄受南方根结线虫为害日趋严重。南方根结线虫主要以卵或二龄幼虫在土壤或土壤中病残体上度过不利条件,在遇到适宜的寄主后,线虫卵孵化,二龄幼虫会迅速侵入寄主,严重影响植株养分和水分的运输,进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国外Vito等针对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影响做过较系统的研究,国内也有一些关于根结线虫对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作物的重要病原线虫之一,常与其他根结线虫复合侵染,共同为害作物,是根结线虫病防控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研究了象耳豆根结线虫与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间的复合侵染.选择了象耳豆根结线虫与其他根结线虫在接种数量比为1 000∶
2007-2010年,在安徽省萧县新庄等23个乡镇小麦主产区,利用白雌虫调查方法,调查了萧县CCN的发生和分布,然后在CCN分布区,用"Zig-Zag"法获取360份土样,用Fenwiek&Oostenbriak漂浮法分离其中的孢囊,测算卵密度,确定CCN的发生量情况。针对CCN,围绕制定合理的区域性CCN防治措施,讨论了CCN在萧县麦区的发生、分布特点。
This study presented five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and a fungivorous nematode with their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s.They include 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 Cobb,1893 & Sher, 1961,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