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明伦理

来源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b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明伦理研究发明主体在发明活动中应该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发明的应用后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并且发明负荷价值,所以发明虽然仅涉及概念阶段,但是发明关涉伦理.为了做出符合伦理的发明,发明主体在发明活动中需要考虑发明的前瞻性、科学性、尊重性、安全性和责任感等.发明受到发明人和发明组织的影响,可以从发明人道德制约和道德想象力的建构以及发明组织的道德决策三个方面构建发明主体的伦理道德.
其他文献
为了改变海洋生态受损、海洋环境恶化的基本现状,共建蓝色海洋家园,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开始从国家战略层面平衡我国的海陆发展.本文着眼于此,重点剖析了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涵、本质关系及其科学实践,试图描绘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海洋强国.
本文介绍了中国梦奋斗目标的基本内涵,进一步阐述了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最后就科技创新要解决好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鸟类学是博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整理鸟类学的发展历史不仅可以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还可以一窥博物学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尤其是在文艺复兴之后的海外探索和扩张时期,包括鸟类知识在内的博物学知识不断积累和发展.鸟类绘画、观察记录以及标本迅速增加,不仅为鸟类学储备了大量信息,也激发了公众对鸟类的热爱,进一步促进了知识积累.与此同时,许多博物学家开始专注于鸟类知识,对鸟类进行命名和分类,最终促使鸟类学从博物
现代生物科学研究呈现全面和深入的特点,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生物科学体系.历史上的各种生物科学分类虽各有其特点和价值,但都难以客观准确地揭示当代生物科学的整体结构及其学科分支和隶属关系.当代生物科学在多层次领域研究生命现象的多样性,从生物系统的物质层次方面对生物科学分类作出新的尝试,有助于把握当代生物科学的学科逻辑及发展特点.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环境执政即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中央主要领导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品格.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内环境概念从整体的角度看待多细胞动物和人体,使生理学摆脱活力论和机械论,从整体上理解和认识生命有机体.稳态概念发展了内环境的基本思想,强调稳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逐渐发展为生理学乃至生命科学及其它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稳态应激概念的提出强调了生命有机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主动性,对于进一步认识生命有机体是一个进步.
法律与宗教构成社会经验的两个向度,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宗教的神秘性与法律的理性相矛盾.但两者在道德层面又相互依存,共享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等信仰要素.法律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人的情感,人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人的信仰.所以法律在坚守科学理性底线的同时,还要吸纳宗教道德的合理因子.
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西方文化疾风劲吹,凭其摧枯拉朽之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自我检省的时代当口.这一时期的中国学者在思想形成过程中,都不能回避一个共同话题:即对西方强劲的科学技术文化和中国没落的儒家文化的评价与取舍.早期现代新儒家认为,中国脱离贫弱离不开西方近代所形成的科学技术及其为主导的文化,但不盲目热衷、迷信西方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发展盛势,应以严谨与审慎的省察视角代之,从而对其社会功用予以理性考量.通
本文根据民生科技不同于其他科技的特点,提出民生科技NSPI创新动力理论:N(Need Power)——社会需求动力;S(Supply Power)——科技供给动力;P(Policy Power)——政策导向动力;I(Interest Power)——市场利益动力.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成为解决北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补充水源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耗资巨大,施工地域广泛,建设周期长,涉及了诸多领域的问题,本文从工程伦理的角度,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产生的主要伦理问题:生态问题、移民安置问题、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工程师伦理教育的缺失、企业伦理教育的缺失、中国工程社团伦理章程的缺失;并提出一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