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污染源对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影响研究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目前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已由SO2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污染转变为PM10的污染。2002年的《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我国有63.2%的城市颗粒物超过国家二级标准,PM10粒子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北京周边地区污染源对北京市区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治理北京市大气环境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区域大气污染模式系统模拟分析2002年8月17日09时到8月29日08时污染传输过程,选择几个典型污染时段,结合气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各个时段周边地区和北京自身大气污染物对北京大气环境污染的贡献和贡献率,进一步证实了在大气条件有利于污染物输送的背景下,周边地区污染源的中远距离输送对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本文针对的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有特殊天气背景时周边地区对北京的贡献比北京自身的大,没有特殊天气时北京自身的贡献大于周边地区对其贡献,分析结果为北京大气环境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对东北地区1957~2000年32个站的气温资料及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气温存在着7-8a、4a左右和18a左右的周期变化和突变特征;东北地区的的霜日、冰日、冷日、冷夜和日平均温差为减少的趋势,暖日、暖认、夏天日数、热夜日数和生长期长度主要为增加的趋势。冷夜减少、暖夜增加的幅度大于冷日减少和暖日增加的幅度,说明对于东北区的增暖来说,夜间温度上升的贡
能源安全问题是事关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重点从我国的能源供应、需求、消费、效率、结构等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几大能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解决能源问题要实施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特别是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资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等政策建议。
本文以低纬度高原城市昆明为研究区域,选取城市庭院的建筑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月(干季)和7月(雨季)的庭院、建筑物的小气候立体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建筑物与周围大气间及其周围大气与庭院大气间的热力传输特征,得出:(1)建筑物外墙壁面向其近旁大气间热流密度随季节、壁面朝向、时刻、高度位置的不同而各异。总的来说,下季其热流密度强度大于雨季:东、南向壁面其热流密度强度大于西、北向壁面;昼间热流密度大于夜间
本文利用英国 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0《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情景埘华南地区207l~2100年的气候变化进行预估的结果,初步分析了华南地区未来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07l~2100年暖日和暖夜在时间和空间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空间上基本上是从南到北递减,同一纬度沿海
利用Mollet小波分析了1951-2004年贵阳市夏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夏旱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借助小波方差分析和Yamamoto突变点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结果表明:夏旱强度指数序列在1982年前变幅较大,之后变幅有所减下:在整个时间域内,贵阳夏旱变化以5.3a、10.5a和28a周期振动最强,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28a周期振荡为主周期,10.
本文利用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系统WEST进行中国风能资源的模拟,得到了水平分辨率5km、低空垂直分辨率10m的中国风能分布图谱。将模拟结果与气象台站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中东部海拔较低地区的模拟结果较好,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0%,但对于中国西部高原的模拟结果不理想,相对误差达到了60%以上,说明对中国西部高原的模拟能力还需提高。应从大尺度气候背景场分类和中尺度模型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参数化
利用我国160个台站1951年-2000年夏季(6-8月)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年代际变化和趋势,指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呈增温趋势,且北方地区增温比南方明显,而长江中游则呈降温趋势。气温在空间形态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时间上自1951年至2000年我国夏季气温不存在非常明显的突变,然而从1978年开始进入了一个稳定增温的气候阶段。夏季气温存在明显的准17年周期,在这个尺度上大
通过模拟1971-2000年30年平均硫酸盐与黑碳气溶胶对对流层顶高度影响,模拟结果得到:无论硫酸盐气溶胶还是黑碳气溶胶引起全球范围对流层顶高度降低较为明显,最大降低值可达150m。硫酸盐气溶胶对流层降温和平流层升温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引起对流层顶高度降低;而黑碳气溶胶对流层升温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对流层顶高度升高,但平流层升温在一定程度上又将使对流层顶高度降低,因此黑碳气溶胶对对流层顶高度影响就
利用低温预浓缩-GC/MS研究广州市大气中痕量的一氯二氟甲烷(HCFC-22),并且将其变化特征与SO2,NO2,PM10等一般空气污染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广州市大气中HCFC-22的年均浓度值是一些全球本底站观测值的3倍左右,表明广州存在较强的HCFC-22排放源,可能与HCFC-22作为制冷剂在城区较大量使用有关。广州市HCFC-22呈现出夏秋高、冬春低的特征,这主要与HCFC-22排放的
为了研究城市发展对城市边界层结构的影响,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资料获得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等地表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南京城市化发展对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影响。这是一种可行的手段,所得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更接近。结果表明:反照率减小后,感热通量增加140w/m2;植被减少、地表湿度减小,蒸发耗热减少;城市波恩比增加。地表和大气之问热量交换加强,热通量增大了一倍,湍流交换发展加剧,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