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野下的图书特性及其生产规律

来源 :中国编辑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2365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新形势下出版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推进出版体制创新与机制完善,离不开出版者的理论预见能力。而多年来,应当说,出版界对图书商品的特性以及图书生产基本规律的探讨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不揣浅陋,在经济学视野下审视图书的特性与规律,以求教于方家。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文化的文本,古代典籍必须保持它的相对完整性,否则就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和存在价值。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整理就是一种并非原作本来观念指导下的解读——任何后世的解读都只可能尽量接近而根本做不到完全吻合,所以对文本实现足额的阐释,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信息的丢失和误读,都在所难免。从出版业的情状看,对文字古籍的整理,不论工程的大小、印量的多少,出发点都不脱功利。所谓功利,不外斩取声名和牟取钱财。本文就
出版具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品历来就是出版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然而,关注社会底层的纪实类图书却在市场一路走俏,令公众落泪。因此,出版者应把视点投向社会底层,努力推出反映底层心声的纪实作品,真正对底层的生活与心灵给以认真的对待。
选题是编辑出版工作的灵魂。选题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否,对编辑出版活动与业绩影响极大。传统的选题管理制度与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剧烈变化着的出版形势和新形势下编辑出版工作实际运作过程及操作方式,急需在新的理念下实现选题管理的改革。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当我们回顾近几年少儿图书市场的发展时,不能回避一个现实,那就是引进版图书在各出版社心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并一直处于扩张状态。有人说:“在出版业泡沫化愈演愈烈的大趋势下,已经越来越难找到优秀的本土原创作品了。”阅读,特别是少年儿童的阅读,会强烈地影响到下一代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果市场上外来文化份额过大,甚至超过本土文化而占到主导地位,那么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形成一种冲击,一种破坏。然而,
图书出版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做好新形势下的图书出版工作,对于提高全民族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其他行业一样,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图书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思想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图书出版工作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
转制一是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二是由单一的国有制转变为股份制。也就是说,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单位,是一种体制的转变,多数经营性的出版单位,将面临这种惟,的选择。笔者就“转制”将给编辑工作带来什么影响、它与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有何相干等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近年来,全国有许多家出版社出于扩大品种、形成规模、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考虑,都在内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有些可谓大刀阔斧、伤筋动骨。可是,仔细地考察一下,其中有不少家出版社的图书质量却令人堪忧,原因就在于质量与改革脱节、管理与改革分离,没有建立起与编辑体制改革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现笔者结合自身参与的改革实践,对编辑体制改革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作一初步探讨。
市场经济在书界的扩张使古籍出版社一直被出路问题困扰着。而随着全国571家出版社将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转制,古籍出版社可以说已面临生死考验。而目前是没有政策保护情况下的企业化转制,二十多家古籍社依靠出版范围内图书肯定不能自保,而突破古籍整理及学术著作的范围争夺其他市场是否属于古籍出版社的阳光行为,古籍社如何培植这种抗衡能力,都是今后古籍社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指出现在要做好的两项工作是:1、发挥优势,做好
目前,转制是出版界的热门话题。出版社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意味着出版社已不再是昔日享有国家保护的“特权单位”,而要以新型的市场主体参与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经受大浪淘沙的考验。如何审时度势,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出版人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文强调应结合实际,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当前出版单位的转制和企业化改革无疑将大大加快这种优胜劣汰的进程,这就要求广大编辑和出版从业者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行为方式、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市场意识,保持文化追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就如何提高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市场意识与文化追求的问题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