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防护技术及其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第八届江苏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乃至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会受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本文从雷电的产生、种类、危害及预防措施上进行叙述,同时结合雷电防护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黄河下游防洪非工程措施项目的投入运行,山东测区初步建成了信息通信传输网、计算机网等系统,基本满足了日常工作的需要,在黄河下游的防汛抗旱和治理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防汛业务应用系统不断增加,对防洪非工程措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受资金投入的限制,省、市、县计算机广域网传输路由频带窄、速率低,不能满足自动化办公、水情雨情信息采集、远程视频会商等有关业务数据传输的需求.通过网络线路备份路由系统的
水利工程中,泵站电气设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选型直接关系着泵站的建设、安全可靠运行.本文针对泵站的一二次电气设备等的选型在其合理性、经济型、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进行了论述.
建国以来,南京河段经过多年治理和开发,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充分发挥了本段黄金水道的经济和社会功效[1],自上而下依次建有铜井港区、梅山港区、燕子矶港区、扬子港区、龙潭港区等大型港区.这些大型港区建设时基本都是利用当时天然的深水贴岸段,多年来南京河段河势发生较大的变迁,建国以来也历经了多次系统的整治,但仍有某些深水港区变成了淤积区,需要依靠持续的年度疏浚来维持港区的正常运行,如梅山港区、扬子港区、
目前,我县正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前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仍存在管护主体缺失、管护责任难以有效落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
本丈依托南水北调睢宁二站工程,研究开发一套自动化监控系统,该系统集设备参数采集、控制、动态画面显示、报警、历史查询和网络发布于一体,实现泵站自动化监控.
以淮安市古黄河水利枢纽水电站(以下简称"水电站")委托管理模式为例,认真分析传统的自行管理、新的委托管理方案各自优劣,并通过实际效益评价得出委托管理是淮安新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一个新思路,为淮安水利工程管理改革提供借鉴.
文章阐述了在防洪排涝泵站电气一次设计中经常涉及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并结合淮安市清浦区当地类似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经验,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体会.
堤防加固工程中多采用刚性防护结构,这种结构不环保、易损坏.多年来,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防护结构型式.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治理工程采用的雷诺护垫护砌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刚性防护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工程实例介绍了雷诺护垫护砌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江宁区作为全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历经两年时间,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稳步推进,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加大媒体宣传、外地调研取经、编制实施方案、开展调查摸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全区34760处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管护主体和责任及管护经费予以明确,同时因地制宜,确立了四种管护模式,基本做到了小型水利工程"有钱管、有人管、良性运作",有效解决了"重建轻管"的尴尬局面,成功探索出一条可在全
主要阐述了灌南县小潮河闸拆除重建工程中,下游潮汐河道灌河上围堰设计优化与施工,指出采用新型围堰比较传统梯形土围堰,稳定性得到提升外,既节约施工成本,又保证施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