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服务于社会进步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气象科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了应加强对气象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气象科普工作机制,并要重视队伍建设,扩大气象科普工作知名度,扩大气象科普馆信息传播面,以便发挥优势,融入社会,大力开展气象科普活动。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了浙江省地方和部队1990~2001年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对以路桥机场为中心、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浙东沿海地区24个军地测站的强对流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浙东沿海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年际、月际、时际及地理分布特征,并对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对各种天气形势下的强对流天气气候特点进行了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这两次严重寒露风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气象要素的变化和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能力和释用方法,研究寒露风天气过程的中期预报方法,为以后预报提供有益依据.
利用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红外资料,通过优选BP人工神经网络和最优拟合回归这两种非线性方法,建立了反演宁夏大气相对湿度场的数学模型.与线性回归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反演湿度场经过变分同化与质量控制后,代入宁夏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一次突发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卫星资料进行非线性反演同化后,数值预报模式对这次突发强降水过程的预报能力明显提高,模式输出产品具有预报指示意义
本文利用专业改装的云物理探测飞机夏延Cheyenne-ⅢA对北京地区北部山区上空一块云体水平尺度约2.5km对流单体进行了穿云探测,得到的温度场、含水量场和机载的PMS粒子测量系统的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从云粒子含水量、尺度、浓度和滴谱等几方面分析该对流单体微物理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在穿云路径上对流单体的含水量和云粒子的浓度、平均直径尺度变化都与FSSP探头测的粒子微物粒参数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
本文利用4年(1999~2002)的雾水截留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进行了研究.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全年由林冠截留的雾水分别达89.4±13.5mm和18.6±2.5mm(平均值±标准差)(雾季各占62.9±4.8%和91.9±6.3%),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4.9±1.7%和1.1±0.2%.年雾水截留量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月雾水截留量与月均最低气温呈显著
本文应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PR)和微波成像仪(TMI)对1999年4月11日移经河南的一次冷锋--气旋层状云系的探测结果,结合飞机云微物理探测(PMS)和地基714CD雷达等多手段的综合观测,分析研究了不同性质层状云系中微尺度结构特征和人工增雨播云条件。结果表明,稳定的低槽冷锋层状云系降水场整体均匀,一般降水率在1mm/h以下,受倒槽气旋影响造成的混合层状云系降水场整体不均匀,一般降水率在1
本文使用1950-2000年共51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全球逐日视水汽汇及水汽输送通量矢量,研究了亚澳季风系统水汽收支的气候特征,主要结论有:1)、亚洲季风和澳大利亚季风的水汽收支是一个整体,越赤道气流成为南北半球亚澳季风区相互间水汽输送的重要通道,在季风降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亚澳季风系统的水汽源汇存在明显的年循环过程.夏季,南印度洋和澳大利亚季风区为水汽源,越赤道水汽输送
为了提高观测质量,解决在探测过程中由于气球漂移造成探测资料在空间及时间上误差问题,中国气象局提出一套探空、测风报的空间、时间扩充编码方案。本文从探测原理出发,阐述了该方案,并用个例说明方案的优点及业务应用前景。
南京北极阁--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发祥地,现在是江苏省气象科技业务中心。六年来,在江苏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基地"依托省气象台、气象影视中心、气象研究所等单位,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和扩大气象科普队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气象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气象科技知识的普及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讨论了气象科普在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气象科普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及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