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内固定三维重建:个性化方案修复髋臼骨折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髋臼具有位置较深、外形不规则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等解剖学特点。髋臼骨折的治疗目的 就是要精确恢复髋臼关节面的解剖对位,最大程度的保存髋关节功能。数字化技术对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内固定修复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基础,多学科综合治疗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6例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2岁,平均受伤时间13.7个月,均合并1种及以上较严重的内科基础疾病,其中包括高血压28例,糖尿病19例,心律失常15例,冠心病10例,脑梗死病史9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例,肾功能不全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帕金森病2例.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患者共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42—76岁,平均43.2岁;病程3-16个月,平均7.6个月,病变累及上胸段2例,中胸段3例,下胸段11例;合并胸椎黄韧带肥厚、骨化3例,单纯后纵韧带骨化1例,胸椎间盘和硬膜囊粘连2例.
目的:采用膝关节微成形技术(Microplasty)实施微创单髁置换术,以进一步评估该技术的临床疗效和力线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的患者共计108例(108膝),其中男48例,女60例;年龄为52~94岁,平均年龄72.5岁;左侧53例,右侧55例.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所有骨折均可以Schatzker分型系统进行分类,其中内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平台塌陷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chatzker IV型骨折,本文旨在探讨胫骨干骺端前外侧截骨在治疗特殊Schatzker IV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疗效。
目的:通过应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肌电活动,评估两侧肌力,揭示腰椎侧凸的特殊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的成人患者26例,均行腰椎侧路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
Introduction: Long bone fracture is common in traumatic osteopathic patients.Good reduction is beneficial for bone healing,preventing the complications such as delayed union,nonunion,malunion,but is h
目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锁骨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中易损伤锁骨上神经,术后出现术区局部皮肤麻木及感觉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保护锁骨上神经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2013-2016年共计36名锁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9,4岁,均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注意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术后6月、1年、2年随访患者术后局部麻木发生率、麻木严重程度、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膳如何深入并贯穿基础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7月我科收治的骨伤患者12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不同的疗效。对照组:针对临床骨科患者进行相关常规护理及基础饮食指导。观察组:针对不同骨伤患者,在坚持辩证性、整体性为理论指导的前提下采用中医辨证施膳技术。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循证护理在骨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预防DVT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l(I)、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Pubmed数据库,收集1999年至今公开发表的关于骨科手术后应用循证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初步独立浏览文献题名和摘要,确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意见不一致的结果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outcome of symptomatic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treated with Topping-off technique (CoflexTM combined with fusion) compare and two-segment fusion 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