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性危险因素的分析

来源 :第六届国际布加综合征学术大会暨汪忠镐血管论坛、首届中国布加综合征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动脉硬化性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白细胞计数、抗凝药的不坚持服用(即停用3天以上)、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即直径狭窄率大于20%)、血脂、血压、血糖等是否是降低支架通畅性的危险因素。用x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支架通畅组(139例)与非通畅组(15例)术前白细胞计数、抗凝药的服用、支架残余狭窄、血脂、血压、血糖等的统计学差异。用x2检验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7.08×109/L)组(45例)与白细胞计数较低(≤7.08×109/L)组(109例)锁骨下动脉支架通畅率的差异。结果:154例患者术后随访1~4年,锁骨下动脉支架1年通畅率为96.1%(148/154),3年通畅率为88.5%(69/78)。不坚持服用抗凝药、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是支架通畅率减低的危险因素【分别为P=0.005,OR值为5.818(95%CI为1.688~20.057)及P=0.014,OR值为5.253(95%CI为1.391~19.838)】。术前白细胞计数增多也是支架通畅率减低的危险因素[P<0.001,OR值为3.135(95%CI为1.781~5.519)];15例非通畅患者的术前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139例通畅患者(t=-5.008,P<0.001),分别为(8.15±1.59)×109/L(5.25×109/L~10.75×109/L)及(6.01±1.36)×109/L(4.07×109/L~8.11×109/L),同时前者抗凝药的不坚持服用率及支架残余狭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后者(P=0.002及P=0.025)。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组及白细胞计数较低组观察结束时支架通畅率分别为71.1%(32/45)及98.2%(107/109)[P<0.001]。结论:坚持抗凝药的服用、降低支架放置术后的残余狭窄是提高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要素;同时不能忽视术前白细胞的增多对锁骨下动脉支架狭窄或阻塞形成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早期和中期治疗结果。方法:2003.1—2008.11本科室对62例急性和53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治疗术。术前行64排CTA和超声检查,术中再次造影测量,所有患者成功封闭第一破口。术后患者均行64排CTA随访(1—70月,平均25.7±7.6月),所有临床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结果:住院死亡率
目的:评价同期联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我们共对25例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患者实施了同期CEA与CABG手术。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63~85岁,平均(70.9±6.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其中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6例,2支血管病变4例,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急性顽固性鼻出血的介入操作技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的血管造影后后,选择适当栓塞材料栓塞双侧病变区供血动脉血管床,随访30天观察动脉栓塞疗效及并发症。结果:34例病人均成功完成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31例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或明显减少,治疗有效率91.17%。2例(6.25%)
BACKGROUND: The transperitoneal approach to the aorta is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surgical approach in aortic surgery as it is simple, fast and provides excellent exposure of the intra-abdominal cavit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虽然手术作用仍有争议,但是严格手术指征,多能获得良好效果。现主要对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现状和并发症的防治做一综述。
目的:研究在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中,血管压力假性升高的发生比例,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或门诊就诊患者的下肢无创血管检查中的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r,ABI)与趾臂指数(toe brachial index,TBI),并与彩超,造影,MRA,及CT等结果相比较分析其踝臂指数是否存在假性升高。结果:在182名患者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rteriography,CTA)方式回顾性研究中国人群升主及弓部血管的直径、长度特点。方法:选择06年9月-07年9月在我院接受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的个体388例,使用GE公司AW4.2工作站测量升主、弓部、弓上分支的直径及长度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脉开口以上至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主动脉直径D1—D6分别为33.4
目的:探讨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型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型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12例病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56.3岁。全部病例均有慢性肢体缺血性病史,平均19.3个月(3月—48月),间歇性跛行距离为50米-200米,平均125米。其中静息痛5例(42%),足趾坏死3例(
目的:探讨K型技术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应用K型腔内成型技术治疗15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66岁。全部病例有明显肢体缺血表现,其中:间歇性跛行11例(73%),平均距离88米。静息痛4例(27%),足趾坏死2例(13%)。辅助检查结果提示:腹主动脉远端-双髂总动脉闭塞伴一侧股浅动脉局限性
目的:应用Perimed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Lewis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血流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后肢急性缺血后血流变化特点。方法:切除lewis大鼠左下肢股动脉制备急性后肢缺血模型,于术后2d,7d,14d,42d及49d时健侧和手术侧肢体进行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血流,血压检测。于术后7d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检测。结果:患肢血流在术后7d出现明显下降,在术后28d血流最低,术后49d恢复到对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