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遠國異人」--以胡文煥《新刻臝蟲錄》為討論中心

来源 :2010海峡两岸民俗暨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海经》中出现的小人国、穿胸国、羽民国、聂耳国被刘秀称为「远国异人」,而各个朝代的类书事典,「远国异人」仍常出现,甚至加入新的成员。本文以胡文焕的《新刻臝虫录》为主,探讨《山海经》中的「远国异人」在明代留存情况,也探讨异域的变化,阐释异域消长的象征意义。
  除了胡文焕版本的《臝虫录》,本文还讨论日本成篑堂本的《臝虫录》,甚至讨论被认爲原是《臝虫录》的《异域志》。由胡文焕《新刻臝虫录》,我们可以了解明代对「远国异人」的态度,不只是边裔异域来朝贡的想像,甚至藉由图像化使得职贡方国具体化、真实化。而《臝虫录》的流传,也暗示晚明社会对职贡国度的兴趣。经历蒙古族的所谓外族统治后,以「应天府」(南京)为中心思考的异域臝虫意识更强烈,职贡想像甚至成为市井小民的「日常实用」文化之一。这样的情况,使得继胡文焕之后,福建建阳日用类书<诸夷门>不得不随俗从众,不停地刊登翻印《臝虫录》的内容。
其他文献
本文首次对李善兰《椭圆正术解》、《椭圆新术》、《椭圆拾遗》这三部著作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因为主要侧重于成果介绍,于李氏方法分析关注不多。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李氏原著,从综合几何方法以及级数解析方法论述李氏在这个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就。
审视中国近代科学成长的历史,我们的视野必绕不过一个人,那就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创始人——李善兰。本文介绍了李善兰治学立场和人生立场,通过个性特点的分析,指出李善兰所具有的眼光敏锐、思想活跃、有胆略有气量这三大特点为其在现代科学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
应用文本分析及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重学》及其原著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 Mechanics之间的差异,认为《重学》在翻译过程中,为适合中国读者的知识背景和阅读习惯借用了本土化的表达方式,《重学》的翻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啼笑因缘》的发表、出版,其影响从上世纪30年代以至于今日。这一文本在流通中遭遇了来自法律层面的不同阻力,具体地体现在围绕《啼笑因缘》引起的版权纠纷中。但是,在张恨水与《啼笑因缘》的研究中,关于它的版权纠纷事件常常作为文坛轶事一带而过,其中隐含的法律与张恨水个人创作心态及创作身份的关系却常常被忽视。对文学与法律关系的忽视实际上意味着遮蔽了某些可能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集中考察“世界书局契约”事件、《
《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是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中典型的讽刺型作品,引起的反响超越了一般的爱国、歌颂型。整体上看,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成就不高。除了国民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严密制约外,还有抗战文学领导权的争夺,作家生活环境的意识形态化与政治理念之间的矛盾,文学工具性与审美性之间的矛盾及作品有效性与时衰减等缘由。这些都深深地限制了抗战小说创作的影响限度。
本文介绍了《大清著作权律》的诞生过程,阐述了民国时期知识界的文化生态现象—本土文化发展的自主性缺失,文化交流不对等,以及对内、对外维护版权的标准不一等等。新世纪对中国第一部正式颁布的版权法《大清著作权律》进行回访,对理解民国时期的知识界生存形态和维权意识的矛盾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鲁迅与法律,不仅是鲁迅研究,而且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种有意味的现象。鲁迅对待法律的现实方式与文学方式,以及这种对待法律的精神在历史河流中能否成为精神资源,为中外知识分子所直接借鉴,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探究。无论是现实反抗、文学书写还是精神资源,都体现了鲁迅对法律或权力的质疑及其影响,鲁迅突破一般意义上的遵守法律的法律意识,而坚持其独特的法律思考:一方面以法抗权,另一方面批判法律和权力的共谋,批人治又
法律是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是法律与文学的共同追求,是二者互为视角互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契合点。本文以曹禺戏剧《原野》的法律问题为例,分析了法律与文学以虚构的方式指向正义却又有着许多差异,它们尽管目标相同却不是相向而行。
当代从事诗歌写作者,无不极尽其能追求形式与风格的创作与变化,陈黎(1954-)是其中一位风格多变,而且擅于融铸本土与前卫於一炉,无论是在运用各种理论,或是在内容方式,其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早已获得诗坛的肯定。本文从重写的角度,探究陈黎诗歌如何使用台湾原住民神话传说题材创作,在既有的文化意涵之外,又赋予重写的神话传说何种意义。本文探讨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和。
打狗山,今称寿山、柴山,其东北山麓有口年代久远的「龙目井」,井的由来,传说当年郑成功驻紮打狗山时,百姓、军(队)因乾旱无水而苦不堪言,于是郑成功设香案祈上苍,然后拔剑往岩石一砍,此时竟从石缝中涌出泉水。此井之水清冽甘甜,既能解渴、灌溉,还能治病。传说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必有一定的历程,本文的撰写即在研究打狗山龙目井传说的形成历程。并藉由文献的载录,以及实地的考察,一探「龙目井」其名由来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