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天然气藏的一种岩石物理学理论模型

来源 :第二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eng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均质气藏中,天然气一般呈"斑块状"分布于含水岩石内部,这种非均匀分布特征会导致地震波显著的频散与衰减现象.为查明地震波响应与孔隙流体的联系,并发展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中流体检测的岩石物理模型,本文基于石灰岩数值葬例与实验数据,对比讨论了Biot-Rayleigh理论相对于White理论、Johnson理论的优势.基于Biot-Rayleigh波动方程,实现了对非饱和岩石的多尺度理论建模,预测了不同尺度下波响应与岩性、流体间的定量联系.将此项建模技术应用于阿姆河右岸的灰岩气藏,给出了多尺度的岩石物理学图版.通过与实验数据、测井精细解释结果及地震数据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图版的正确性与可适用性.结合叠后波阻抗反演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基于地震资料进行了储层含气饱和度与孔隙度的反演,反演结果与各井实际的产气情况吻合.
其他文献
苏丹F区JS油田自下到上发育两套油气藏,下部的AG凝析气藏和主力Bentiu稀油油藏,两套油气藏纵向跨度1000m,原始压力相差12MPa,Bentiu油藏常规PCP泵产量较低,500bbl/d,原开发方案考虑注水开发,投资高,建产慢.2010年投产以来在2口井应用天然气吞吐技术,即利用下部AG高压凝析气直接注入本井或邻井上部Bentiu油藏,采用类似于稠油蒸汽吞吐的方式焖井一段时间,打开环空自喷
本文介绍了以活性大分子涂层降黏剂为核心的超稠油动态造粒降黏技术,设计并合成了对委内瑞拉和轮古超稠油具有明显降黏效果的活性大分子涂层降黏剂.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动态造粒降黏技术制备的超稠油O/W降黏体系的初始降黏效果与稳定性突出,在涂层降黏剂用量为0.1%~0.4%、油水比为10∶3~10∶4左右时,可以有效降低两种不同类型超稠油的表观黏度,初始降黏率均达到99.5%以上.委内瑞拉超稠油O/W降黏
滨海一区是近几年大港油田在歧北斜坡取得的重大勘探发现,但由于油藏埋藏深、低孔特低渗且地面环境复杂,给开发动用带来极大挑战.为确保区块整体有效开发,确定在滨深8井区先期开展注采开发先导试验.为此,围绕开发部署试验井组,从油水井整体压裂改造、平台从式井大压差深抽工艺、注水过程的油层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优化工作,通过现场实施取得了一定经验与认识,为该区块下步整体开发方案的优化编制提供了依
气体钻井在保护和发现油气层、提高机械钻速等方面有着重大贡献.近年来,随着气体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井斜问题日益受到钻井工程师的关注,但其井斜机理研究方面还有所欠缺.本文结合气体钻井井斜的特殊性,从地层因素、破岩机理、牙轮钻头移轴、井径扩大、下部钻具组合运动状态等方面分析了气体钻井的井斜机理.分析表明:与钻井液钻井相比,井底岩石应力状态变化导致地层各向异性指数显著增加是气体钻井容易井斜的根本原因;井径
针对正韵律厚油层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沿底部高渗层无效循环问题,在厚油层底部位利用过路直井水力射流径向钻孔,通过水平孔注胶,形成"胶坝",使注入水转向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通过人造非均质模型置胶成坝CT动态扫描实验及大型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明确了直井置胶成坝提高采收率机理.针对置胶成坝技术特点,提出了直井平面置胶成坝造人工隔板封堵边底水、置胶成坝封堵边水及多段压裂水平井置胶成坝相结合的三个新应用设想.置胶
凝析气田开采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反凝析现象将逐渐加重,极大地影响单井产能.目前,塔里木油田牙哈气田反凝析现象比较严重,通过对该气田A井4次应用复合解除反凝析技术,成功解除了反凝析伤害.笔者对该技术每次应用效果都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希望该技术对其他类似井在解除反凝析伤害方面有所借鉴.
近年来以北美为代表,通过缝网压裂技术大幅提高单井产量,实现了页岩气等极致密储层的工业开发,因此开展复杂缝网压裂技术在致密砂岩储层中的适用性及可行性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建立"主裂缝+次裂缝+支裂缝"复杂裂缝网络的油气藏数值模拟模型,考察渗透率、缝网密度、导流能力等对产能的影响,明确了在致密砂岩内开展复杂缝网压裂的必要性,且提高缝网密度有利于大幅提高产能.对于可行性研究,通过分析由于水力压裂形成主裂缝后
跃进油区大部分油田具有长井段薄互层、低渗的特点.目前各油田已相继进入中高含水期,面临着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速度快、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措施效果差等问题.为了保持老油田长期稳产,开展了跃进油区剩余油潜力评价、新二次采油工艺攻关和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等.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41井次的先导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含水上升率控制在3%以内,水驱控制程度提高3%~5%,水驱采收率提高3~6个百分点,措施有效率达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发育多套含油层系,主要特点为"薄互层、泥包砂、低孔渗".随着三维地震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在沉积模式的指引下,采用"弃砂找河、扬砂找相"的思路,以分频扫描切片、波形分类等技术定性刻画岩性圈闭边界;进一步通过井震特征参数反演预测,定量预测有效砂岩范围及厚度;最终结合岩心、测井等资料,通过剖面对比、地震异常分析及储层综合评价技术,精细刻画有效砂岩的分布范围,逐渐形成一套针对松南储层特点
英雄岭山地海拔高、地震地质条件恶劣,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恶劣的地震地质条件使得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地震勘探技术攻关曾经"五上五下"均未能取得成功,严重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步伐.2010年砂37井的重大突破推动了英雄岭地区新一轮的地震技术攻关.通过实施宽线+震检联合压制噪声的技术,使得地震资料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2011年在该区域又开展了山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通过多井组合激发提高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