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锦的历史渊源及技艺传承与发展

来源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ann85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丝绸技术早在商代就已形成并逐渐成熟起来,创造了世界上先进的纺织科学技术.古代识别丝织物的贵贱,常以有文无文而定,有文者为贵,文盛者为上.在几千年的中国丝绸品种发展史上,织锦就是以多彩、纹茂和熟织三个方面为主要特征,代表了丝绸织造技术的最高水平.宋锦,是在唐代织锦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织锦,具有独自特色.自宋代以后,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与蜀锦、云锦齐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在漫长的历史中影响最大,产品最丰富,不但是高贵的服饰用品,也是贵重书画的装帧用料,其技艺更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传承下表现了不同时期丝绸科技的进步.因此本文将从宋锦的渊源,阐述该技艺历史、技艺特征,从当今非遗文化保护视角谈技艺传承、发展与创新.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最重要的茶叶贸易国之一.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进出口差比与进出口价格差比、市场占有率、产成品的出口额与价格控制力对2006-2016年间中国茶叶出口的国际市场势力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出口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其中,绿茶具有较大的国际市场势力,红茶不具有国际市场势力,乌龙茶的国际市场势力近年来有所下降,普洱茶的国际市场势力逐年增长,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自古就有往来,拟从"黑石号"出土的长沙窑瓷器说明瓷器是当时中国输往阿拉伯国家的重要商品,中国瓷器制造技术对阿拉伯陶瓷技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天宝十年(751年)唐朝与大食爆发了怛罗斯战役,有一些中国人被大食军队俘虏,其中有造纸匠、纺织匠、画匠等.这些中国俘虏将中国先进的丝织技术传播到了阿拉伯半岛,波斯锦的制造技术和中国的丝织技术后来为阿拉伯工匠们掌握,他们生产出了具有鲜明阿拉伯
塔里木盆地是丝绸之路重要的经行地,遗存的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目前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却面临着特殊困境:首先,塔里木盆地面积广袤,种类繁多的文化遗产不仅分布于盆地周缘,而且深入沙漠腹地,是我国文化遗产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其次,塔里木地区独特的气候使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复杂和恶劣的气候局面,如常年盛行的沙漠性大风扬沙天气和夏季偶发的集中性降雨,极易对土遗址造成损害;再次,塔里木地区是我
浙江参与海丝建设的切入点主要集中于贸易和能源开发领域,开展贸易需要通畅的海上运输通道,能源开发则需要合作国家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上述风险都需要认真应对。《愿景与行动》提出诸多目标,互联互通、可持续性、建设命运共同体,但是要落实到机制性的,需要集思广益,理性分析,审慎行动。
清代,丝、瓷、茶是中西贸易的最大宗商品.清代外销艺术品,包括外销画、广彩瓷器、广绣等,蕴含大量丝、瓷、茶文化内容,受到西方人的喜爱,源源不断地销往欧美,见证了这一时期中国丝、瓷、茶文化的西传,对欧美国家的文化及社会生活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湖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制瓷工艺世代相传.当时湖州地区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制瓷工艺兴旺发达,从吴兴区的棣溪、东林、青山、云桥、妙西、南埠、王村等村镇窑址分布极广,然而到了唐宋时期,陆羽茶圣来到,茶文化的盛行,在妙峰山三葵亭写了《茶经》后,又兴起了烧造茶器之物。如:茶罐、茶碗、茶盏、茶托、茶壶等等,给当时社会上的文人雅集又增添了一道光彩,进而带动全国各地烧造瓷茶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整个社会阶层
中国古代织锦是中国丝绸产品中的精华,织锦文化是中国丝绸文化中的精髓,中国古代三大名锦蜀锦、宋锦、云锦已经被列入人类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中国丝绸发展史为背景,以中国古代织锦的技术和艺术特征为线索,对中国古代三大名锦蜀锦、宋锦、云锦的产生、发展以及主要产品特征进行梳理和规范,进而从艺术美(造型美、纹饰美、色彩美)和技术美(材质美、工艺美)两个层面、五个方面分析中国古代三大名锦的美学特征.通过对
在历代茶具大家庭中,都篮虽然是个配角,但却不可或缺.自唐宋历明清,都篮一直伴随文人雅士左右,不时地出现在他们的诗文、绘画作品中.本文从文献、绘画及实物三者相结合,试图厘清都篮的发展脉络.
浙江是世界丝绸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可以说由宋元至明清,浙江一直保持着全国桑蚕丝绸业中心的地位。中国古代丝绸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近现代工商业的先驱,最接近近现代工商业的生产方式,因而也深刻影响了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水平。
本文选取几件金衢地区出土的汉晋时期婺州窑青瓷堆塑乐技五联罐典型器,分析五联罐的堆塑纹饰,通过对五联罐堆塑纹饰的分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探讨堆塑人物出现的成因.论述五联罐产生的烧制技术、演变过程、堆塑工艺等,并就其堆塑造型艺术,探讨其产生对汉晋时期社会文化、经济、民俗等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