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黄经济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以潍坊市为例

来源 :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ong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蓝黄经济区域的潍坊市为例,分析了潍坊市在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诸如城镇化水平偏低,城镇布局不够合理,规划缺乏科学性,城镇规模偏小,镇区管理问题凸显,建设水平低,整体协调性差,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和整合力不强,户籍改革配套滞后等问题,因此应以产业培育为支撑,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坚持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原则,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走工业化促进和带动城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现代农业、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完善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保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各种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城建规费足额征收,全部用于城市维护和建设,加大城镇建设投融资力度,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突破土地资源制约,推动集体土地市场流转,加快户籍、社保等制度创新,着力完善新型小城镇建设政策措施。
其他文献
目前,本省人口城镇化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有空间城镇化远远超前了人口城镇化,农民进城落户的意愿不强,农村户口比中小城市户口更有吸引力。而农村人口的人户分离将成为常态,具体表现在人户分离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农民工人、户、房三栖分离的现象,多数农民工在大城市定居不现实。因此,城镇化要尊重农民的选择,到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定居是不少农民工的心愿,而且一般小城镇驻地对农村人口缺少吸引力,农村新社区建设在欠发达地区要
区域城镇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目标的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策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山东省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空间结构的高度化演进.文章将加快山东城镇化进程的策略与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家总体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山东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
山东省城镇化高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值得重视的生态问题,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章以论述生态文明对城镇化的重要性为基础,分析目前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现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评,最后提出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意识,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生态城镇规划,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确定适度的城镇规模,发展城镇生态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建设宜居城镇环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山东省泰安市以泰山闻名于世,是一座世界旅游城市.泰山以其"国山"的地位,享誉海内外,具有常年比较稳定的客流量,领头中国名山大川文化旅游业.泰山脚下的泰山区由于过于倚重泰山而忽视其他资源,以往泰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比较缓慢.近三年来,泰山区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文化
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文化、地域精神的体现.随着社会发展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千篇一律的现代景观设计也急需新的设计源泉.民间艺术在小城镇景观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一方面对于形成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景观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赋予了民间艺术新的舞台与生命.然而从近几年的小城镇景观营建来看,对民间艺术的应用较为忽视,存在着手法单一
民俗文化是一种"活态性"的文化,它的"活态性"主要表现在,与其他种类的文化相比,它的综合性更强、地域色彩更重、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更紧密,也更具有自发性.在城镇化进程中,在从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轨过程中,民俗文化的"活态性"遭到了破坏,出现了碎片化、遗迹化、景观化、过度商业化的倾向.要有效保护开发民俗文化,保持其"活性"和生命力,就需要努力发挥政府的立法、监督、引导作用,综合协调企业、市场、
慢城引领一股慢文化发展潮流,慢城是一种慢文化的生活方式,慢文化的全面丰富是幸福文化的根本保证.幸福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慢文化,慢城等慢文化是幸福文化的重要实现方式,慢文化是幸福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因此,慢城引领的慢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文化大势所趋,这是幸福文化的历史前提。慢文化成为发展大势是社会变革的结果,幸福文化也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与中国共产党积极“为人民谋幸福”的不懈探索紧密相连。慢文化是社会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旧村逐步转化为或已经转化为新型社区,要实现由村庄管理到社区管理的平稳过渡、由村民到市民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实行资产股份化、管理社区化、环境一体化、从业非农化、保障社会化、服务公共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新四化道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设想,是指导我们研究问题、开展工作的方向.纵观多年来的城镇化实践不难发现,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环境保护被人为破坏的诸多情况,事实上削弱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保护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选择策略。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更加强调发挥
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已经成为影响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障碍因素.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积极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其中最为重要和紧迫的是: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第三,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城镇化成果公平共享;第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发挥财政和税收的导向与扶持作用;第五,制定实施科学的政绩评价机制,防止和克服"形象工程".